我们这阵子,写了不少房产类的文章。
大家总会在留言里,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确没法回答,所以,干脆写一篇,我们对于房产的核心观点和逻辑。
1
房产,包含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
不同的房产,不同的周期,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并不一致。
对于居住属性,如刚需、刚改,看的是成本,只要不跌就是涨;
对于金融属性,即投资,看的是效率、是杠杆,房价不涨便是跌。
2
房住不炒的本质,在于引导房价,体现居住属性,压抑金融属性。
不要把房住不炒,简单理解为要房价大跌,你只会失望。
房住不炒,目的是保持房价健康成长,防止大涨大跌之策,只会加速市场的分化。
差房子没人买,好房子依然高高在上,稳步上涨。
3
城市房价波动,有显著的区域性、功能性特征
不要问我们某某城市,房子能不能买,这问题没法回答。
一方面,每个人需求不同,投资、自住;屌丝、土豪;学区、改善;结论完全不一样。
另一方面,即使北京,各个区域的房价波动,差异性也极大。
图片来源:易居杨红旭只有那些,有强劲居住、发展价值的区域,才有长期价值。
4
优质房产,往往具备明显的稀缺性特征,从而带来较好的流动性。
永远记住,好房子,不会有一堆人来和你推销,都要你用大把钞票、抽签摇号,中签率还非常低。
各家中介朋友圈,都在推的盘(基本都是公寓、偏远区域、东南亚房产),直接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买二手,看看这个小区,过去几年的真实成交情况。尤其那种出来一套,一两天就卖掉的,基本不会太差。
5
房产不但不是货币的蓄水池,反而是货币的放水管
具体逻辑,可参考老南写的《房子为什么涨了十年?》:
因为,你从银行贷的款,正是银行做的“面包”,而支撑“面包”的,是你家的“6个钱包”,以及你未来20年、甚至30年的收入现金流。
所以,房产,不但没有吸收货币,实际上,释放了更多的货币。
所以,这次“三道红线”,要求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几年全面压低负债,本质是在收回信用货币。
6
买房赚钱,超额收益,来自于长期持有+房贷杠杆
虽然国内公募股票基金。年化收益高达16%(详见老南《基金,这么卖,就快要吃人了》):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短期持有,加上容易在牛市高点追入,所以实际收益率远低于产品收益率。
而房地产,因为交易的复杂性,时滞性,让大家被动长期持有。
同时3成首付的高杠杆,以及低廉的公积金、按揭商业贷款等,大幅提高了实际持有收益率。
7
买房之前,务必想清楚自己的本质需求。
买房前,务必想清楚自己未来5-10年的周期,购房的本质需求。
投资、自住?学区、改善?等等等等。
需求越清晰,越容易快速锁定购房目标。
更关键的是,不容易在看房过程中,被中介忽悠,买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房产。
8
看1000篇自媒体文章,不如亲自去看100套房。
绝大多数自媒体,尤其是10W+爆文,引爆的并非扎实内容、逻辑,而是情绪。
最终变现,还是靠广告,或者引导你去买高提成的垃圾房产。所以必然夹带各种私货,把你带票。
与其看这些,不如看100套房,相信老南,看完100套房,你绝对是专家级别,谁也忽悠不了你。
而且,即使是看专家的言论,越是重要的判断,越是要往过去搜索下历史言论,再决定是否参考:
9
远离垃圾房产。
养老地产、海景房、公寓、商铺、景区房、写字楼;以及一线城市的“环、临、旁”;以及海外那些,只卖给中国人的房产。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当你买了这些,基本没有流动性的房产时,就是在消灭自己的财富。
详见我们写过的:
《谁逗你买公寓,请直接拉黑TA》、《老人旅个游,被坑20万》、《全是泪 买海景房到底会亏多少?》、《商铺投资,一铺养三代?还是三代养一铺?》。
《新加坡旁的房子,能不能买?》、《喊你去泰国买房的 不是坏而是很坏》、《我劝有些人别去希腊买房》、《投资日本房产到底能赚多少钱》、《越南买房 掀开一张不能见光的底牌》、《塞浦路斯买房 真相只有一个!》、《澳洲房产真要完了》、《喊你去迪拜买房,就像挖个坑等着你跳》、《去柬埔寨买房就像是一场豪赌》。
上面这些文章,大部分写于过去两、三年,当时我们被各家中介,骂的一塌糊涂,现在回头看,哪个不是坑?
PS:很多受骗的,很容易斯德哥尔摩症,帮骗子来骂劝他谨慎的人。最后,哪怕发现被骗,大多数会为了面子而保持沉默,打死不认错。
10
买房,只能向上将就,不宜向下将就
暗夜老师的名言:买房,好比女孩子不能因为感情屡屡受挫,就算了罢了,随便嫁去一个乱七八糟的渣男,否则婚后留下的泪,就是婚前脑子进的水。
最近深圳限购,不少人被限了后,在各大V被带往惠州,或者非住宅类市场。
胡乱买,你也许下半辈子,都白干了。
用下暗夜这张图,大家自我对照,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结
买房,一种叫买高了,一种叫买错了,买高了不致命,影响效率,买错了则是致命的。
房市下半场,是分化的时代,是一九的时代。
当下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乱买瞎买,导致自己的财富被消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