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卫生纸、取药、取快递、接收物品……最近几天,26岁的丛宇航一趟一趟地上下楼,往返于周边市场、超市、门卫室与工作的大楼之间,单薄的身躯,扛起沉重的物品也毫不含糊。
这个春节,家在松原的丛宇航决定就地过年,留在长春,而且在春节小长假里给自己排满了工作。每年回家最多时也仅有三四次,家里有父母,长春有“爷爷奶奶”,权衡再三,她还是选择了后者。
这位90后在2017年毕业后,来到长春市南关区仁大医养中心工作,如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作为养老机构客服部的一名主管,说话和声细语的丛宇航一直深得老人们的心。丛宇航称这些老人为“长者”, 医养中心里住着近200位老人,她几乎都能叫得上名字。在日复一日的服务中,丛宇航和老人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无可取代的信任关系,老人甚至把她当成了亲孙女,有事没事总爱拉着她唠唠知心嗑儿。
1月下旬,省民政厅印发通知,要求全省养老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近200位老人绝大多数都将留在医养中心过年。刚开始封园的一周里,丛宇航担心老人不适应、不理解,一遍遍地去解释、安抚。之后,开始有老人的家属陆续来到医养中心,大包小裹地送来各种衣服、食品、药品。丛宇航一趟趟去门卫室取到物品,再逐一为老人送到房间。
封闭管理期间,老人购买药品、生活用品的需求,也被丛宇航承包了。“有的长者就馋大葱蘸大酱,我肯定要去帮他们买!”春节临近,眼见着老人的需求日渐增多,丛宇航思索再三,于2月2日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把就地过年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肯定会有点失落和难过,但爸妈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告诉我,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老人。”丛宇航说,“回家也不急于这一时,国家倡导在当地过年,我挺舍不得这些老人的。他们都在过年,我回去的话,他们有点太‘折手’了。”
这是丛宇航第一次不能与家人一起过年,可她说,医养中心的长者们其实就和她的爷爷奶奶一样,“他们当我是自己家的孩子,我遇到不开心时,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开导我。平时我也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和相互温暖,丛宇航决定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八都排上了班。
农历小年,丛宇航和同事们组织老人写春联,“饭菜可口服务周到,酷暑严寒起早贪黑”,横批“厨师班辛苦”,老人们自创了不少春联,让春节过得有滋有味。腊月二十九,丛宇航和同事们还将为老人演出自己编排的精致节目;大年三十贴春联、包饺子、送祝福……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
丛宇航为这些不适宜回家过年的老人送去了温暖,可她说,其实就地过年,是她舍不得这些“80后”“90后”,平日里长者带给她的温暖才是最珍贵的。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韩玉红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