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针对老人年老之后,其实是有着三种不同养老制度的。农村老人过去使用新农保,现在是用城乡基础保险体系慢慢在提高。城市职工是用城镇职工社保养老体系给予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退休工资转化养老金的双规制,在2024年调整到位。所以如果从工龄计算所谓的养老金或退休工资,主要就是指城镇职工养老金或机关事业单位的双轨退休金。
对于城镇职工,也就是领取退休养老金的人群来说,工龄并不是领取养老金的依据,社保缴费年限才是领取计算养老金金额的重要指标。那么对于在1994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城镇职工来说,其之前的工龄是会被视作缴费年限。也就是说,虽然那时没有建立社保体系,也无法缴纳养老保险,但是之前的工龄也被视作缴纳过养老保险了。那么对于1994年之后参加工作的人群来说,社保缴费年限是唯一被承认的,在期间即使在上班,但是没有缴纳社保,也仍然不会算到退休养老金期限之内。
按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其实多一年少一年,仅仅是养老金最后计算数值上的微小差别,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实际意义。也就是说仅仅影响缴费期限,并不影响其他的计算养老金的因素。虽然每个城市略有不同,但是最终计算额可能也就仅仅多几十元而已。
但是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39年和40年的工龄不同,可能会发生质的区别。因为此时可能会引发对于退休工资中定级的完全区别。现在虽然在双轨制中,采取新旧办法分别计算退休工资和养老金,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发放。但是对于工龄不同,工资中的定级定岗会产生比较大的阶梯区别。
例如在工资结构中,39年工龄的可能基本工资为4000元,而40年工龄的基本工资为4500元。同样这种差别会延续到退休工资的计算过程中,另外工龄的差别还会引发退休工资中关于计算年限的差别。最终的结果是,有可能39年工龄的退休金只能拿到3500元,而40年工龄的就会变成4200元,这就是受到了职级和工龄的双重影响。
这种影响一直会持续下去,即使在2024年双轨制结束,并轨之后从退休工资全部变成养老金,可能还会延续。因为这种级别的差别会变成个人缴费基数的差别,而工龄的差别会变成社保缴费期限的差别。这是一个历史原因造成的,国家人社部门会不会未来进行调整,现在还未可得知。
总而言之,即使算法一样,但是内容不一样,标准不一样,还是有着一定差别的,有时候这种差距还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