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郭丁然
曾经被要求“证明你爹是你爹”的一系列奇葩证明,废除后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
近期,关于老年人领取养老补助的前置资格证明方式,又引发了讨论。
老人为了领取相关补贴,需要定期和报纸合影拍照,或者通过网络,证明自己还没死。
对此,有老年人表达不满,并希望有更好的方式。对这事儿,你怎么看?
老人质疑:领补贴得证明自己没死?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老年人针对申领“养老金”需要定期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做法,提出不满。
近日,一网友在朋友圈转发,称这是来自“省某某厅”一位“退休干部”对“资格确认”的看法:“(为了)防止死后还冒领养老金的情况出现,一年内要两次自我证明自己活着还没有死,这种做法,对养老金领取人来讲,不仅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而且是十分痛苦的。”
这位“退休干部”还说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得不到别人看望的情况下,却还有一个看不见的隐形人一年两次来催问你“死没死”?你还得努力想办法向他证明自己活着还没死,谁能知道这心里是何种滋味?
此外还指摘:对于一些月退休金仅二三千元的老人,还不得不增加开支买智能手机,戴着老花镜请人教自己操作,点头、摇头、眨眼睛,以证明自己活着还没有死,来完成这种资格确认。
这种认证过程对于身患疾病的老人也更加困难。
这位“退休干部”表示,面对那些长期卧床,不能点头摇头眨眼睛的失能老人,亲属还得想尽办法去帮助完成资格确认……如此这般,发放退休金的机构不跑路轻松了,而这么多的老年人却被折腾了。
现状:老人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内领取相关高龄津贴、养老金等补助,确实存在用不同方式定期证明老年人还健在的现象。
“我们家老人高龄津贴的领取,需要每个季度拍照片认证一次。”郑州市中原区市民李女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她介绍,拍照的要求是:老人和新闻联播电视画面或者近期的报纸进行合影,再将照片传给所在社区进行审核。
而郑州金水区市民李先生表示,前两年社区曾经通知其父亲可以每月领取针对高龄老人的消费券。也是需要每个季度拍一张老人和报纸在一起的照片。“家里老人已经偏瘫,拍这样的照片对老人和子女都是一种负担。”李先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他表示,定期将风烛残年老人“嘴歪眼斜”的“丑态”拍照、上传,不论对老人还是子女,心理上都是一种“伤害”。
“现在我父亲领社保养老金是需要每个季度进行在线认证。”洛阳市民陈女士表示,父亲尚未到领取高龄津贴的年纪。她介绍,社保养老金的在线认证,类似于网银登录的面部识别,需要老人配合做眨眼、点头等动作。
讨论: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市民,大都表示理解相关部门想要堵住冒领补助和津贴的这个口子,但是应该有更好、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前述提出质疑、表达不满的“退休干部”还给出了解决建议:要解决领取养老金的资格问题十分简单,只要养老金发放机构与公安机关、医疗机构、人民法院联网,实现对公民的死亡信息共享就能完全解决,这不仅符合国家“放管服”的要求,也合法合理,还免除了近三亿的老年人本不该遭受的折腾和痛苦。
郑州市民李先生说:“老龄津贴是政府做的好事儿,但现在的做法不仅给老人和家属带来麻烦,也给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他也认为,这件事可以通过政府各部门大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所需的只是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欺诈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例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曝光一批欺诈骗保案件,使骗保冒领违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不法行为产生震慑效应。
发放养老金,不应该看作是高高在上的恩赐,而是和风送暖的呵护,物质上,应当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有衣食无忧的安全感;精神上,也应当让老年人体面地生活,以及应当有每一个人都该有的尊严。
如何更好地将惠民政策执行好,平衡好“补漏洞”和“添负担”之间的关系,需要相关部门的智慧。
这件事儿你咋看?有什么好的建议?来和大伙儿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