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支柱养老模式,却不见农民养老踪影,我这心里就像下了一场雪
所谓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就是国家的基本养老,第二支柱就是企业或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商业养老计划。
咋一听,我这感觉就好像是人很饿的时候,张大嘴去咬馒头没咬着,美美地吞了一大口空气一样。
细说一下这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每年上交多少钱,将来老了每月能领多少钱。它有不同的缴费档位。今年以前,最低100,今年开始最低是200元,高的三五千的都有。交的少将来领的少,交的多将来领的多,不交就没有领的。
今天的老农民,不管交还是没交,都视同交了,每月可以领一百零几块钱。这就是国家的基本养老,也是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企业或职业年金。不想说了,跟农民没关系。
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计划。说简单点就是在保险公司买各种保险产品。有理财的,有养老的,也有理财加养老的。但甭管产品设计多么诱人,都得你掏钱买,而且一旦进入,不能退出,退出就会赔钱,连交上去的本金都会亏本。
老胡想说的是,合大保险公司销售的养老保险都存在几十年了,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何必还要强调是首次提出这样的养老模式,搞的好像很新鲜一样。
令人心里发冷的是这些跟农民有什么关系?农民有几个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为什么没人买?是它不香吗?它非常香,可是没钱它跟你就无缘。
买商业保险的最大特点和农民最大的特征,是那么得般配。甚至让我觉得它就是存心跟农民过不去,不让你农民买。为什么?商业险最大的特点,是按时按量上交钱,时间年头很长;而农民的最大特点,是收入不稳定,朝不保夕。这是农民的收入方式决定的。如此一来,农民还能买商业保险吗?有是有,不具有普遍性,不具备代表性。
照这么一说,这三大支柱,除了第一支柱跟农民有关系以外,第二第三基本上与农民没有关系。可是这第一支柱,不就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吗?能发声表达的地方,无不是同一个声音。就是一个老人一个月,领取一百零几块钱,养不了老,连基本也差得远。像当前寒冬这样的日子,不让烧煤,用电供暖,一百块钱连电费都不够。
说来说去,当农民看到这样的资讯,就好像自己没在这个国家一样,甚是心凉。
所以老胡认为,农民的养老对于国家来说,是杯水车薪,让农民掏钱交钱来实现养老,解决不了问题。真正想解决问题,还得从农民自身想办法。这让我不得不再次想起自己提出的“土地养老法”。
年轻农民本来就没有靠种地作为收入来源,那是因为年轻时候多在外面打工收入。既然这样,何不把自己名下的土地纳入同村养老体系,让土地收益发挥作用,来换取自己将来养老的保障。似乎只有这样做,土地权益的意义会最大。一来,老农民不用交钱掏钱就可以有实现基本养老,至少要比现在强很多。按照老胡的大概估算,也可以每月得到500元的生活费,且原则上是不需要有任何劳动就可以。这个500元数字是怎么来的,这里不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合集里找到相关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年轻农民让出了自己名下土地的收益,以此换取自己将来的养老资格,相当于也就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年轻时候的经济收入,可以多使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例如子女教育,还有生活品质提高上,而不至于把口袋捂得过紧,只是为了将来能养老。
我想,既然国家顾及不到农民,所出台的政策对农民而言,也做不到,那我们还真不如自己解决。但土地养老法的方案总得有人来实施吧!要实施总得认同吧!
农村土地养老法,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农村土地养老法这根头发一牵,动的是村委的选人用人机制,调动的又是全村每个人的积极性。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是这个村子里的人,你跟土地有关,土地就与你有关。
即使那些人在村上而没有地的农民,也是可以在老胡的土地养老法中得到完全一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