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也认为应该给农民发退休金,可是情感上的支持,难以带来实际的效果。从非常理性的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我认为会有,但金额总体不会太大。
农民这个群体,尤其是以30后为代表的高龄老人来说,他们的一生真的是非常艰苦艰苦的。
拿我爷爷来说,他是37年生人,去年7月一日去世的,走得很突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在这之前,他的身体依然非常硬朗,甚至还能够干一些农活,在他们那个年代的那些思想,其实也闲不下来。
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回忆过去,从抗战时小时候的事情,一直到他这一生经历的几次大的事件,无一例外他全部记得。
每逢新年回家,他最喜欢给我们讲那些久远的过去;尽管也许可能没人愿意去听,但我对历史却很感兴趣,时常让爷爷给我讲那些年的故事。
他讲到吃树皮、挖草根,讲到吃大锅饭,讲到他在盐站工作的时候,说到动情之处,总会感叹,“那时候老实人是很吃香的,不像现在。”
没错,爷爷是一个老实了一辈子的人,即使是在他走的时候,也依然没有享受到任何生活的乐趣,他没来过大城市,没看过电影,没去过哪里旅游,他一辈子都喜欢呆在农村,也许那里有他深深的情意结吧。
回到正题,在退休金的问题上,爷爷其实也有。但据我所知,好像是高龄老人享受的补助,以及退耕还林的一些补贴,一个月是一百元,还是多少,具体数字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不会很多。
这个,就是农民大概能够领到的现金,也就是高龄补贴和退耕还林,一年下来总数不会超过两千元。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
尽管我们说农民很重要,是基石。可在实际操作中,退休金还是很难去大量普及的,理性地来看,我觉得有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人口基数庞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人口基数太庞大了,哪怕一人一月领一百元,一年下来资金都不菲。
从户籍来看,我们有9亿农民。农业户口就是农民,非农业户口就是市民。据考证,全球貌似只有两个国家有这种户口制度。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我们有6亿农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亿人,城镇常住人口7.7亿人,农民6亿。
那么9亿农民如何变成了6亿?因为按照统计标准,凡是在城市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就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目前在城市打工、做生意的农民约为3亿,所以9亿农民就变成了6亿农民。
根据世界组织的数据来看,我们有着3亿农民。因为按照世界组织以及全世界惯例,所谓农民,必须是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能叫农民。所以,6亿人减去尚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减去住在农村但不干农业的人,真正的农民大约只有3亿。
不过考虑到只是发退休金的话,那么农村老人这个数字我个人估算大概在一亿人左右。
一亿人,一年一千元的退休金,那么就是一千亿;如果一年一万的退休金,那么就是一万亿,一万亿也就是一兆0。
看起来一万亿好像也没有多少,毕竟今年我们的GDP就是100万亿。但是,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是太多太多了,可能是这一群体的比重还不是很大。
二、没有“社保”,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其实农民还是有社会保险卡的,但那被俗称为“农保”或者叫做“低保”,在住院生病上,还是能够有很大程度的优惠和折扣的。
但不具备的,就是退休金的功能。
换句话说,农民作为一个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缴费能力有限,从商业的角度来考量的话,退休金功能自然也就无法在“社保”上去做更多的动作。
现在个人缴纳五险的费用还是很高的,这个费用,许多农民还是很难去负担的。
当然了,农民也是可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过是按年缴费。但可能很多农民对这个金额还是难以负担,这是重点。
以上这两点,一个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考量;一个是从生活的角度来考量。
综合来看,农民还是有养老金的,但不叫退休金。养老金一年大概在数千元人民币,不会很高,但也没有太低。
至于退休金问题,我很难说以后会不会有。但我一定是希望未来能够有的,让农民这个群体,真真切切感受到美好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物资和精神世界。
这是我最为盼切的。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