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因为其关乎退休人员生活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升,不少退休老人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今年3月份,有关部门在其发布的《意见》中表示要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并表示今年4月底前将由人社部和财政部牵头,出台相关提高养老金政策,并积极推进。
自2005年开始到2020年,我国养老金已经实现16连涨,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文件来看,2021年养老金实现17连涨已成定定局。但是由于各地区养老水平有所差距,同时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人对提高养老金不以为然,虽然养老金每年都涨,但是涨幅是否赶得上通货膨胀,不少人表示质疑。
养老金能涨多少?
据了解,2020年我国养老金平均涨幅为5%,但是能领到多少,由于城乡差异和工作岗位差异,养老金发放金额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退休金替代率(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和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达到80%-90%,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一半多。
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养老金普及程度较高,但是存在差异高,不少人在就职时企业并没有购买养老保险。高福利主要集中在一些事业机关,但是反观普通就职者,福利待遇一般,这也造就了有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养老保障的差异。
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我国每年养老金涨幅基本维持在5%左右,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今年的涨幅大概也会维持在5%左右。但是,也有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受疫情影响,去年全球经济萎缩,今年养老金涨幅大概会在3%-5%之间,具体涨多少还要看具体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在养老金方面的制度也不断健全,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就明确要建立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这是养老的第三支柱,属于一种商业保险,个人自愿参与,国家在税收方面吧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果仅仅只靠国家的养老保险补助的话,仅能维持退休人员日常生活开支,但是如果想要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未来个人养老金将会是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