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2亿老年人怎么安度晚年?
2021-08-24 22:32  浏览:108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亿,这是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




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高达10.29亿元的养老产业市场。


2030年,预计这一市场将增至22亿元左右。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5亿人左右。如此巨大的老龄人口数量背后,是庞大的养老产业链。


从我国的实际养老情况来看,养老一般分为三个模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在我国不常见,但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倒是常态。我们先以日本为例,来看一看他们的居家养老是个什么情况。


在日本九州岛福冈市的一个普通养老院里,其为周边的养老人群提供一种日间服务。老人上午从家里过来,在养老院里吃吃饭、活动活动、锻炼身体;进行心理康复、语言康复训练;下午工作人员安排给老人洗澡,吃过晚饭后,送他们到家里休息。


2)社区养老


以上海为例,政府和社会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社区助餐服务、托老所日间照料、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关爱的“老伙伴计划”等服务,让大部分的居家养老人口能够自给自足,过上相对舒适的退休生活。




另外,针对社区内失能老人、高龄独居老人以及大病出院老人的特殊需求,上海通过租赁闲置老厂房等,建立镶嵌在社区的“长者照护之家”。这种床位很少的微型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满足一些老人的临时居住需求,为他们提供康复护理等短期住养服务。


当然,有一个老人的养老需求,是介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之间的,对于这一部分需求,以上海的案例来看,就是整合养老资源,在街镇建立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集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在内,形成“枢纽式”的综合老服务体,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3)机构养老


与上述“半日制”的养老需求有别的是,社会上还有大约3%左右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需求是全日制的,这一部分需求主要是通过专业养老机构来服务。


机构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


居家养老的模式在我国占比较少,不具备普遍的讨论意义。而机构养老常被人诟病的是“没有温度”,很多老人宁愿一个人守着老房子,也不愿意去机构养老,其实折射出的就是这个问题。


所以,当我们讨论养老形态的时候,其实主要还是谈论社区养老。


在我国,养老产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吸引了不少重量级玩家入场,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公司之间。


除了地产和保险系之外,社会上也有一些形形色色的养老产业服务商,但它们由于资金回笼慢,盈利难等问题,很多都陷入了经营危机。


因为对于养老产业的入局者来说,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投资周期很长,前期投入很大。


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还有更多的医疗服务等软件要求的挑战,另外,还要配备医护人员,医疗数据平台等等,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支持,很容易半路夭折。


为什么险企和房企的养老服务比较稳定,因为它们的现金流比较稳定。


但是,这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房企可能在未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从恒大、蓝光等房企的经营情况就可以大概做出判断。


所以相对来说,长期看好的还是保险公司引导的“养老社区”模式。


一般来说,保险系主导的养老社区设计布局合理,集合了养老、医疗、康养、照护等全生态服务,可以更好的照顾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在市场的洗礼下,保险公司作为养老产业的“主力”,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从2010年泰康开始启动的“养老地产”,到现在全行业“顶流”领跑的全行业跑马圈地,保险系养老社区,无疑是一面旗帜。


作为“保险+养老社区”的行业探路者,泰康保险已经布局了22个养老社区,这些社区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入住居民约5000人。预计未来3-5年可提供3.9万个生活单元,近1600个医疗床位,可以为5.5万老人提供退休养老服务。


另外,头部的保险公司也通过自营打造了系列重资产的养老社区。如泰康在全国22城布局的养老社区及医院,投资数百亿元。中国人寿“国寿嘉园”高端复合型养老社区,精细到“医、食、住、行、文、娱、思、享、健”等多维领域。


据了解,目前有10家保险机构投资了47个养老社区项目,床位数超过了8.4万个。险资在养老上下游产业及健康产业的投资金额在2300亿元左右。


从养老社区的资金支持角度来看,险资的体量大、资金成本低、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从这些属性上来看,保险资金与养老、健康、医疗等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和良好的匹配度,更适合做围绕养老社区进行产业布局。




与很多经营不善的养老社区不同,保险公司将缴费前置化,以拉动大额保单的销售,从而沉淀长期资金,以支持养老社区的建设,或者是通过股权、债券市场操作以获取额外收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的压力,从而能更好的投入经营。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保险公司主导的养老社区里,基本上都配备了相应医院或医疗中心;同时,陪护、文化娱乐等多元的供给,也能使养老社区产生长期而稳定的供需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保险系养老社区的护城河。


当然,显著的优势背后也有需要改善的空间。


从总量上来看,尽管险企已经开足了马力,但我们的养老供给还处于短缺阶段,目前国内养老床位的需求量在250万张左右,而社会提供的养老床位只占老人数量的1.48%。


如何将服务提供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这是整个保险系养老社区面临的难题。


成本的控制首当其冲。由于养老社区建设成本高,一般一个社区建设成本在30-50亿元左右,对于年入几百亿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这样的投入还是压力颇大的。


因此中小险企也在积极探索轻资产化的养老社区。通过险企牵引,汇聚更多的社会资金到产业链中来,共同完成对相关产业的布局。


希望,等我们退休养老时,这一问题能得到极大程度上的解决,这样,“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爱”才不是一句空口号。##养老#


发布人:a3e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