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江县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截至目前,该县 "一日三餐"服务覆盖率达 88%,惠及老人2万余人,居全省第一,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好事"。
一、财政兜底保障,严格监管养老服务资金。
(一)政策保障,兜底运行。近年来,浦江县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浦江县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助餐服务扩面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保障力度。将政策补助人员范围提标扩面,年龄界线由80周岁下调为75周岁,全额补助散居五保户和9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餐费用。
(二)奖优扶强,分级补助。开展“评星创优”活动,给予年度考核为三星级以上的照料中心或配送中心1万元奖励。目前共有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家,三星级照料中心42家,四星级照料中心9家,预计于今年底实现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县域全覆盖。
(三)统一管理,降低风险。浦江从提升居家养老食堂基础设施入手,实现污水环保排放、地面防滑、食品原料合理分存。持续举办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班,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实行养老“双保险”。自2016年起为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2017年起,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在全县推广。截至目前,浦江财政累计投入保费990余万元,惠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8.9万人。
(四)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出台《浦江县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将居家养老食堂财务纳入“三资代理中心”管理,每年按不少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同时,浦江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对其辖区范围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进行不定期检查。
二、多方合作发力,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确保实时管控。依托浦江县智慧养老平台的“一中心二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进行养老食堂线上监管。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未享受居家养老就餐服务的90周岁以上老人,并为其提供理发、按摩、打扫卫生、清洗油烟机等上门服务,破解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难题。截至目前,全县244个村社养老数据和415家照料中心已全部纳入平台监管,优化资源配置。
(二)整合社会力量,鼓励养老服务全民参与。针对政府养老面临的场地、资金、人员等诸多压力,该县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让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积极组织发动党员、乡贤、妇女等自愿参与到居家养老工作中,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推动养老助餐服务不间断运行。目前,浦江已实现社会管理团队全覆盖。
(三)推行乡级示范兜底,确保居家老人用餐"一个不落"。由乡镇(街道)投资建设乡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中心所在地老人就餐的基础上,对其他服务模式无法覆盖的用餐老人实行兜底服务,所需资金由乡镇(街道)统筹解决,实现全县居家老人就餐"一个不落"。例如浦江县花桥乡偏远山村高塘村就餐老人仅3 人,该乡养老服务中心选派1名厨师驻点服务,保障3名老人一日三餐。
三、创新运营模式,开源节流养老服务资金。
(一)推行中心村集中配送,打造"养老就餐联盟"。在基础配套、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强的中心村落建立养老食堂配送中心,招募专职管理人员,为周边村提供定时定点就餐配送服务。目前,该县通过中心村建点配送模式,将助餐服务覆盖227个照料中心,每年可节省成本270余万元。
(二)鼓励第三方承包运营,保障偏远小村"餐餐有热饭"。将照料中心食堂委托给个人、公司运营,由村集体每年与其签订承包协议。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15家养老食堂委托第三方营运。同时针对就餐人数较少、相对分散且无处抱团的村,由所在地乡镇(街道)牵头,联合开展招投标,"打包"交由第三方居家养老服务公司运营提供服务,从而托起“一站式”服务新路径,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三)开展单项服务外包,追求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鼓励本地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不足、就餐资金处于紧平衡状态的村(社区),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把居家养老食堂中的烹任、配送、清洁等单项业务面向社会进行招标,着力解决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费用高的问题。
【来源:金华市财政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