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说说,女性成长聚集地,愿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挡万千生活不易,欢迎关注。
《流金岁月》的原著和电视剧版里很多人物的设计和展示改动都很大,唯有蒋南孙的小姨,这个人物是基本没有改动,保持一致的,甚至电视剧里有了更深刻地解读。
蒋南孙的小姨,名叫戴茜,是南孙妈妈的妹妹。原著中小姨回国是住酒店的,蒋南孙和妈妈去见,要提前电话预约。从蒋南孙眼里看小姨是这样的:"女孩子觉得陌生而诡丽,如《一千零一夜》那样,她们即时倾倒了。"
亦舒这样写道:"南孙阿姨并非美女,但全身发散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一举一动,与众不同。"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脱俗、独立女性的样子,但是这个形象又很模糊。小姨是书中不多的几个没有描述具体五官的人物,就像中国的写意山水画,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样的描写让小姨一出场,就自带洒脱飘逸地气质。
电视剧中袁泉出演小姨,简直太贴切了,可以说把亦舒笔下小姨的气质全部具象化展现了出来,这是这部剧的一个惊喜。
小姨不仅洒脱、独立还拥有人生智慧,无论在人生选择,或是职场决策中都游刃有余。原著中小姨出场不多,话语也不多,相反电视剧中把小姨这个人物进一步丰满了。
看完整部剧,对小姨有了更多欣赏,尤其是她的思维方式,也让我对于人生和职场的主动权选择有了更深的领悟。(这里依然以分析剧情最主哦)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对于女性来说,不管是人生还是职场,都要掌握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才有选择的机会,才有博弈的力量和争取的筹码。可是,如何拥有主动权呢?一直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即使有理论,也觉得在实际运用中很苍白,甚至无力。
看到小姨的思维方式,给我启发很大,也再次看到拥有主动权,对一个人身处职场,甚至人生的走向有多重要。
01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
蒋南孙的爸爸是个"二世祖",守着老母亲的那点家产,做着发财梦,结果投资失败,赔得精光,最后无法面对未来的窘迫生活,从卫生间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也扔下了蒋家三代女人和一堆债务纠纷。
小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次从国外回来,帮助蒋家母女收拾残局。这是一个复杂的烂摊子,首先是蒋家的债务因为蒋爸爸的离世,变成了债主的一面之词,这需要丰富的商界经验去甄别和应对,其次是蒋家三代女人的复杂关系,蒋奶奶重男轻女并且嫌弃儿媳妇和孙女,现在尴尬的是,自己看重的儿子没了,而一直嫌弃觉得没用的人,成了后半辈子要依靠的人,更重要的是蒋妈妈困在这个家里多年,既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也没有做自己的能力,蒋南孙也面临学业的中断。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小姨在回来的路上一定是有思考的。对于前者蒋家的债务纠纷,还好解决。因为这些事情都在小姨的工作经验范围内,有规则可循,小姨处理起来很轻松。但是,对于后者,处理人的关系矛盾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尤其是婆媳关系,已经相互埋怨二十多年的婆媳,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小姨给姐姐的处理建议来看,小姨是有一定原则并且思路清晰的。小姨的原则是帮助蒋家三代女人解决生计问题,并且倾向于蒋家母女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小姨是蒋妈妈的妹妹,是蒋南孙的小姨,但她和蒋奶奶没有任何感情和关系。如果说小姨和蒋奶奶有关系,那也停留在对姐姐不好,挑剔姐姐二十多年的一个长辈层面上。所以,小姨倾向于蒋家母女,这无可厚非。
对于这种人与人关系之间的处理,亦舒在原著中写得更清楚,书中写到:"心腹之交,也不过是这样,自身的利益,才是第一位。"这是人的本能,而不是自私。
小姨给自己姐姐,也就是蒋妈妈的建议是什么呢?小姨的思路很清晰,她要带蒋家母女去国外生活。在她看来,这是对于她们目前最好的选择,面对家破人亡,换个环境也是一种疗愈。
另外,还可以让蒋妈妈重新开始做回自己。小姨知道,姐姐要想后半辈子幸福就必须走出蒋家;可以让蒋南孙继续完成学业,进一步接受更好的教育,开阔视野,这是对年轻人有好处的。
小姨可以带自己姐姐走,带外甥女走,但是她没有义务带蒋奶奶走,蒋奶奶的赡养义务在蒋奶孙,不在蒋妈妈。如果说,婆媳感情深厚,两位相处也能开心,问题的关键是,两人在一起不开心,长久的相处模式,对于两位老人来说,都很难改变。
于是,小姨提出了送蒋奶奶住养老院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不算无情无义,只是蒋奶奶不喜欢这种养老方式而已。就像教授告诉蒋南孙,有些老人是喜欢群居生活的,但是有些老人是会选择养老院生活方式的,比如教授。
事情可以复杂,可以乱哄哄没有头绪,但是只要找出处理事情的原则,就像黑夜航行的船看到灯塔一样,再乱也能整理出思路,一件一件解决。
蒋南孙是在教授的启发下,对小姨的建议做了调整,这也可以看做是蒋南孙的一次成长经历。她决定留下来,不送奶奶去养老院,让小姨带妈妈去国外,她也知道妈妈是需要走出去,才有可能幸福的。
蒋家对于南孙还是有留恋和温度的,但是对蒋妈妈来说,既没温度也没有可留恋之处,唯一留恋的就是女儿蒋南孙。
所以,小姨在接受南孙的决定后,开始第二步建议,南孙和她们一起出去走走,用度假的方式疗愈一下心情,再回来照顾奶奶。
小姨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她知道,如果蒋家母女的心结没有打开,两人都无法在未来安心地做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国外陌生又宽松的环境里,小姨帮助蒋家母女做了亲密分离的练习,这才是母女学会做自己的真正开始。
你看,一件很复杂,看似会继续纠缠下去的事情,小姨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原则,最直接的方法处理得干净、清晰、爽利,并且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思考,直击要害,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02学习经验比钱更重要
在电视剧中,小姨是职场精英,但是她从来不自己带蒋南孙做事情,而是鼓励她去向唐欣学习。
唐欣是谁?唐欣是叶谨言的得力干将,是精言集团的开拓者,也是当年打败小姨,让小姨离开精言远走国外的对手。
唐欣从精言集团辞职去了杨柯的公司,还要给蒋南孙当上司,小姨的态度是,鼓励蒋南孙向唐欣学习。
小姨对蒋南孙说:"要跟优秀的人一起做事,学会他们的工作方法,待人处事,比赚多少钱的薪水有用。"
当蒋南孙不以为然,表示自己只做自己,不做第二个唐欣的时候,小姨说了第二段话:"所有的学习,最开始都像是在照镜子,无非是学到了,再换一个老师,换一面镜子,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新镜子里,是你自己,你就有你自己的办法了,你就可以做别人的镜子了。"
小姨给蒋南孙说的这两段话,可以说是,新人入职场该如何选择和学习的教科书。
小姨知道,蒋南孙的职场之路,想要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有更多元化的学习和汲取,不能只跟她学,还应该和她的对手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告诉我们,在学习上面,要有接纳意识。
也就是说,学习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只有兼顾两者,才能让自己成为"做别人的镜子"的那个人。
至于学习的方法,第二段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尤其是在职场,对于一切还不够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最快速的学习,就是向别人请教经验,只是这里要注意不要做伸手党哦。
关于职场伸手党和好学的区别,限于篇幅只能在以后文中专门讨论,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告诉我,我会有更多动力去写下来分享。
03走不通的路就逆向前行
杨柯和唐欣一前一后从精言集团辞职,开始创业,他们把打败精言作为目标。这里也顺便聊一下这个目标的事。很多人认为,这是杨柯和唐欣,对精言和叶谨言的不满,才处处针对精言,要打败精言。
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对于杨柯和唐欣来说,精言在业内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也是无人能撼动的,如果他们的小公司,在创业阶段打败了精言,就相当于告诉这个行业,他们是有实力和能力的,这是给自己公司最快速的背书。这是一种竞争手段,谈不上谁对谁错。
这一点,杨柯和唐欣看得清楚,小姨也看得明白。当两个公司剑拔弩张,相互竞争相持不下的时候,当蒋南孙把工作和感情无法两全的时候,小姨逆行出牌,一出手就很惊艳,也让所有人都叹服。
叶谨言离开精言,小姨成为精言的掌舵人。做的第一件事是安内,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取得集团内所有人的信服,但是这还不够,她需要有业绩向公司上下证明自己的实力。
于是,她做了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向唐欣建议,两家公司联手开发项目,成为互补型的合作。杨柯和唐欣一直在想,如何用精言的失败来给自己背书,忽略了还有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用自己的高效和精言的实力互相配合,实现共赢。
杨柯和唐欣没有想到,但是小姨想到了,这是一种逆向思维,也是一种大格局。逆向思维不会让人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也不会让人迷失,看问题的思路越来越狭窄,它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小姨的建议,最后让所有人获利,公司得到发展。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可以停下来等等,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甚至朝相反方向去寻找,会恍然大悟,原来可走的路还有很多,解决事情的办法也更合理,更有格局。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学习经验比钱更重要和走不通的路就逆向前行,这三种思维相辅相成,才有了小姨的洒脱和独立。女性的独立不是表面化的强势,更不是张牙舞爪,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掌控自己的一切,让自己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