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必看!养老家政服务之痛如何解
2021-01-07 21:02  浏览:46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年来生活性服务业需求激增、人员缺口巨大。但服务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收费乱等现象始终突出,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问题迟迟难解。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最关键的服务人员从哪里来、怎么培养?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缺口大而服务差

“人太难了!来了要么不会干,要么干不了几天就要涨工资,一个月给6000元也招不到合适的。 ”为了给70多岁的母亲找保姆,北京市的张女士最近很发愁。 这样的烦恼,许多家庭都曾遭遇过。一方面,请保姆成为“刚需”;另一方面,稳定用个好保姆“难上加难”。 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长期位列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榜前列。

我国有2.49亿老年人、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名。 “服务人员供不应求,养老护理员缺口很大,家政服务员尤其是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人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存在服务不规范、信誉缺乏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低门槛”出不了“高服务” 家政、护理等生活服务散、乱、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连接供需双方的中介公司绝大多数没有建立规范的招聘和培训机制,部分服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一些家政公司为了赚中介费,把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放得很低。前期没有培训,后期没有管理,最终导致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 从服务人员自身看,大部分从业者都是“60后”“70后”农村进城务工妇女,普遍没有职业归属感、流动频繁,年轻人从业意愿很低。

专家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中介公司招聘规范和市场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强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岗位吸引力,鼓励引导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 今年,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均作为新职业,正式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录。人社部、民政部10月联合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明确将养老护理员分为五个等级。这些举措畅通了职业发展通道,将激励从业者加快提升技能水平。


加快职业技能培训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人员培养是关键。 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近日组织实施 “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拟于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健康照护、养老护理等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次以上。 “未来两年还将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在全国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张立新介绍说。

计划专门将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等作为急需紧缺职业,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两目录一系统”。这意味着这些职业的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均可享受国家相关补贴政策。 “还将加强新职业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做好人才评价工作。认定合格的,纳入证书查询系统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 ”张立新表示。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养老#

点击链接抢购价


发布人:5668****    IP:183.195.6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