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下的那些事儿,一位真诚写作者,愿我能用一份真诚送你一世温暖。
菠菠菜:#情感故事大联盟#系列
插图:《娘家的故事》剧照经常听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说的就是亲情,父母把我们养大了,等到我们有能力报答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没有给我们机会,而早早的离去了。
这表示一种惋惜和哀情,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做子女的心里还有父母的,人活一世,最起码为人一定要孝顺,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妻儿。
在民间大多数人们的意识里,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可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养儿不一定就能防老。
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节奏,都非常的快,自己的事都成一团乱麻,怎么还可能去心平气和地陪伴在父母身边呢?!
都说子孙满堂是好事,可在民间子孙满堂未必是好事,反而到老的时候,更孤苦伶仃、更无依无靠,因为大多数的时候,儿孙们挣的都是父母的钱,或者是父母分配的财产和给的爱时不均匀,最后让血脉相连的亲兄弟都反目成仇了。
变成这一恶果,都是和父母行为分不开的,他们没有得到老有所依,我觉得这也就自食其果。
作为儿子,无论父母再怎么不好,毕竟是父母,他肯定都会愿意养老送终的,但作为儿媳妇,显然就不会这么妥协了。
她不闹个明白,宁可背上不孝媳妇的骂名,也要为自己家人讨回公道。
大家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凭什么有的人拿了父母的好处,父母最后养老的时候,却还让一分钱没拿的孩子养呢?
李彩琴(化名)有四个孩子,前三个是女儿,最小的则是儿子,这是她当年盼星星盼月亮才生下的儿子。
因为生活在农村,交通闭塞,人们的意识也不超前,家家户户都是以生儿子为荣,谁生的多谁在村里就属于大户人家,说白了就是有劳力,因为那个年代种的都是庄稼。
要是有一家连续生了好几胎都是女娃娃的话,就会被村里人笑话,并且也在背后说三道四的。
李彩琴就是如此,一连生了三胎都是女孩,渐渐地就听到一些关于她们家的风言风语,他们两口子也就抱着一直生下去的决心,直至生到男孩为止。
上天还是眷顾他们两口子的,生到第四胎的时候,男娃娃张学军(化名)诞生了。
张学军的诞生,可谓是乐坏了他们老两口,那天学军过满月的时候,他的父母张三牛(化名)专门摆了几桌,请亲朋好友来一起高兴高兴。
话说他们两口子这么喜欢男孩,张学军成人后出去打工、盖房、再到娶妻生子,却没有沾过他们老两口的光。
因为前面的三个女儿出嫁的时候,他们两口大部分都是倒贴的,人家男方给了彩礼啥的,他们为了面子都是再以嫁妆又全额赔了过去。
有人也劝过他们:三个女儿呢,把彩礼都留下给儿子准备准备以后盖房结婚。可张三牛的回答是:我还年轻,又不是干不动了,我这把骨头还是可以给儿子奔出来的。
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等三个女儿嫁了人之后,她们生的孩子年龄都参差不齐,也因为特别稀罕外孙子,只要见面了,孩子们要什么作为外爷、外婆的就给买什么,在孩子们临走时,也一人给包几百块钱红包。
一个孩子的话,用这么个方式可以,可如果是两个孩子、三个孩子、四个孩子呢?
毕竟时间长了,再加上女儿们有的生的小孩还是三个或者两个,这么一来二去,作为外爷、外婆的张三牛和李彩琴,自己辛苦挣的那么点钱,全都照顾外孙们了,也没攒下什么钱。
而他们的小儿子张学军眼看着年龄不小了,也该娶妻成个家了,这个时候他们老两口却已经快七十多岁了,张学军指望他们也肯定是指望不上。
而又想去靠三位姐姐,但他们的孩子也都大了,上小学的上小学,上中学的上中学,经济压力也大,时不时还总和家里人吵架,所以张学军能怎么办?他也只能靠他自己了。
也就是从这一年,他才开始慢慢攒钱,在打工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杜夏(化名)。
现在他们房子有了,婚结了,孩子也有了,只是父母的养老问题,一直迟迟在媳妇杜夏心里不是滋味。
她这个人是个有恩必报有仇必记的人,丈夫张学军一路走到今天,有多么的不易只她心里是清楚的,而他的父母没有在这条路上帮过他一把,又凭什么要张学军去养老送终呢?!
站在张学军的立场上来说,他倒觉得没什么,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吗,现在一切都走过来了,日子也过好了,自己又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自己不养父母谁又去养?!
可他的这立场在妻子杜夏这儿,完全站不住脚,她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的,凭什么?瞎子挨打了,却还让瞎子去点灯,这上哪儿说理去,她认为就应该让张学军的三个姐姐轮流的照看年迈的公婆。
也就因为这事,杜夏打电话,想把这三个姐姐约到家里来商量此事,说是商量不如说是命令或者拿回自己该拿的。
电话打过去后,只有大姑子一个来了,其她两个都因为有事,而抽不开身。
大姑子到家一看,弟弟学军和弟媳妇住在新屋,而年迈的父亲和母亲却还在老房子住着,他们也根本就没有接过来一起住,这个时候身为老大的大姑子,就有点火了,他们年龄那么大了,你们还是不闻不问,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大姑子随即就对着弟媳妇杜夏说:“弟媳妇,你看咱爸妈年龄也大了,你们可得养老送终啊,别在这里潇洒的日子过着,让他们在家吃糠咽菜!”
杜夏毫不客气地回道:“我们可没这个义务!你看看学军他这几年来多么的不易,也没沾过他们一点光,凭什么要养他们老?!
我倒觉得,有些人,既然拿了不该拿的东西,那就应该担负起养他们的责任。
我这个人爱憎分明,你对我有恩我必然会报,你对我不闻不问更别想从我这儿拿走一分!”
这句话说完后,彻底激怒了大姑子,她整个脸被气的通红,而此时弟弟学军也没有在家,她打也打不成,骂也更骂不成。
随后说了句:“那啥,今天我一个人来了,二妹和三妹也没来,学军也没回来,咱俩说的再好也不做数,下次等他们都到了我们在商量吧!家里还有事,我先回了啊!”说完后,大姑子就出了门灰溜溜的走了。
而此时的杜夏也是个能人,她连忙跑出拉大姑子,让她吃了午饭再走,显然这肯定只是一句客套话,并没有真心实意的让留,这件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大姑子今天被叫来,碰了一鼻子灰,肯定也能看出来,养父母这件事,非她们姊妹三个轮番养不可。
本故事未完,关注我,下篇继续更新。以下是对本事件的看法。
01.做女儿的有义务养亲生父母
做女儿的到底有没有义务养亲生父母?
这个问题被提出来后,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都和我差不多,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是有义务养亲生父母的。
尽孝道、责任和义务这根本就不分性别的,毕竟都是把你们从出生养的长大成人的,只是这期间孩子们多的话,就看作为父母的把这份爱分给谁的多一点、谁的少一点罢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力,在那个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多少而已。
世界这么大,肯定是有偏爱的父母的,只不过再大多数情况来说,这样的父母少而已,但并不代表没有。
当然了,父母的养老问题,都是孩子,肯定都有责任,只是区别在于有的父母把财产或者爱没有公平的去分,最后导致享受少的那一方,却还要出与其他人相同的力,这不管放在谁身上,谁都不愿咽下这可气。
都是血浓于水,凭什么你对他和对我就不一样,亲情一旦和经济利益挂钩,到最后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的话,大多数做老人肯定都得不到善终。
所以我觉得做父母的要么公平,要么谁拿的多谁养老,即使你是女儿也不例外,要么当父母给的时候,你就别要。
02.有智慧的父母,老的时候,仍旧可以让孩子们情同手足
因为父母给孩子们分配财产不均,而导致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甚至闹出人命的在近年来也屡见不鲜。
孩子们走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和做父母的是有直接关系的,你一旦偏爱一旦有私心后,就很容易让兄弟姐妹几个犯心病,虽然这个时候嘴上不说,但心里早就已经不悦了,只是在等一个导火索而已。
所以当看到报道说,某某人被儿子扔在家里,没人管也没人问,大家都觉得可怜,我却一点都心疼不起来,因为你既然有儿子,而儿子又不管你,那必然和你之前做的一些事,无形之中伤了儿子的心,是有非常大的联系的。
老有所依是在自己不让儿子不犯心病的情况下,才能老有所依的,你都不真心待孩子,还怎么让他们在你老的时候真心待你,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孝”字我觉得是建立在真心和公平之上的,这个社会谁会愿意去做那个哑巴,吃了黄连还有苦难言?!
毕竟都不是傻子,父母老了没人管,和他们本身有特别大的关系。
所以说,你想让自己老了之后,能有一个好的日子,要么一碗水端平,要么偏心偏到底,到老的时候仍把这一个人靠住。这样一来,不管到了什么地步,你的日子好过,孩子们也不犯心病,仍旧可以情同手足!
END
今日话题:
你觉得父母一碗水端平好,还是偏心到底好?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