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孩子如果偷了钱,该不该打?孩子从28楼扔下15个啤酒瓶,该不该打?
深圳一位母亲,就因为怀疑孩子投了28元钱,用按摩板反复地抽打孩子,导致孩子失血性休克,最终不幸身亡。合肥一个熊孩子,把15个啤酒瓶从28楼扔下,妈妈把他的屁股打开了花儿。
这两个事例无不在说明,作为父母忍耐力也是有限的。在孩子真的触碰到自己底线的时候,肯定会“大打出手”,用暴力解决问题。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只是有时候掌握不好那个“度”。在认知和行为上,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有时便会对环境以及身边的人造成威胁。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免不了生气,甚至直接采取棍棒教育,就为了验证那句“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俗语。
实际上这句话也不无道理,暴力对待孩子虽不可取,但若有以下这三种行为,父母完全是可以采取棍棒教育的,打了才不会毁掉孩子一生,但一定要掌握好度。
01遇到3种情况,父母是可以“出手”的
1)孩子做了危害生命或者会造成重大过失的情况下
由于孩子认知上的不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他们更愿意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
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力量。比如那个扔酒瓶的小男孩,连续丢下15个酒瓶子,若是真的砸到了楼下的人或者是车,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路人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可以严厉地打手心或者屁股,在事情发生那一刻,就要及时“出手”,并且用严厉的眼神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为此自己是不开心的。
而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承担后果,比如自己扫干净酒瓶,惩罚不可以再新买玩具等。有一颗敬畏的心,从心往外地遵守社会规则,并且“长教训”。
还有些孩子的行为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之前就有报道小学生为了寻求刺激,相约进行“自杀”体验,这种没有边界的体验,看似游戏,实则是事故。
父母若及时发现,也要进行心理干预,积极和孩子沟通,甚至可以严肃地拉住孩子的手,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要过于激动,以免本末倒置。
2)是对长辈不尊敬,目无尊长
事关孩子品格的问题,是家庭的教养问题。
记得这样一个小故事,父母对待长辈都是剩菜剩饭伺候着,不予理睬,任凭家里的长辈自生自灭,还说实在伺候不好的,就送去养老院。
结果孩子知道了,也在一次交谈中说:“如果爸爸妈妈老了,吃剩饭就行,爱能吃啥?实在不行去养老院,就像你们对待爷爷奶奶一样。”
这就是教养的问题,如果孩子家教好,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而冒犯了长辈,不要急于说教,直接把孩子拉到一边,停止手里的工作,击打手心,或者是肩膀,让他知道当时父母的心情,并且冷静处理。如果孩子是故意的,那就要及时干预了。
3)频繁说谎,引导无效
孩子总是说谎,一开始可能是无意识的,出于自我保护,或者觉得好玩,但是如果总是故意说谎,父母就要认真对待了。
可以用严肃的态度和孩子沟通,让他承担说谎后的结果,并且不帮他解决,这也是一种“暴力”手段,只不过是冷暴力,孩子只有经历后才能悔改。
02使用“暴力”手段时要注意:
1、父母使用暴力时,发泄的是自己的情绪,但其实能否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这才是关键。
有的父母绷不住自己的情绪,上手就打,但事后也要观察孩子,确认是否真的有改进,孩子是否对这种“棍棒教育”买账,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2、父母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不是所有的过失都是孩子的错误,很多家长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这时父母可以选择“棍棒”,也可以选择“冷静”,但大多数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舒缓情绪有时比吼叫打骂更管用。
3、学会换位思考,很多父母表示在打过孩子后,也会打自己几巴掌,试试疼不疼。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