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防老”,指的是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等自己老了,也希望子女能在身边尽孝,安排好父母的晚年。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放弃“子女养老”的奢望,老了,能不被“啃老”就已经是万幸了。
于是,生活中,开始出现“抱团养老”、“自己养老”等现象。而且,这样的养老方式,也渐渐被大众认可。
无论是“抱团养老”还是“自己养老”,其内在本质都是养老靠自己。前者,邀约同龄好友一起生活,后者则存足够多的钱,请保姆或进高端养老院。
秦大妈今年已经60岁了,她早年丧父,自己一个人把儿子养大,直到儿子结婚生子。可自从因为带孙子的问题,和儿子儿媳产生分歧,她选择了“自己养老”。
几年后,虽然衣食无忧,但秦大妈还是后悔了……
01 婆婆进城,婆媳矛盾凸显
儿子结婚后,秦大妈一直以来都一个人在老家,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和老人住一起,她也有自知之明。
这些年来,逢年过节儿子儿媳都会来老家看望她。也许是距离产生美,婆媳关系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后来儿媳生了孩子,在儿子的劝说下,秦大妈进城帮忙带小孩。儿子儿媳都要上班赚钱,秦大妈也心甘情愿地出一份力,毕竟以后还要靠他们养老。
可是,自从秦大妈和儿媳住一起,两个人矛盾不断,有生活习惯方面的,也有孩子教育方面的。
儿子夹在老妈和媳妇儿中间,也是两头受气。而且,儿子还时常站在媳妇儿一边,秦大妈越想越委屈,觉得这样下去,以后自己养老也指望不上儿子儿媳。
02 独自回老家,母子关系破裂
又一次婆媳矛盾之后,秦大妈一气之下,就自己拎着包回了老家。在回老家的路上,秦大妈心里想着:“以后还是管好自己吧。”
之后儿子打了几个电话,劝秦大妈回去,可她态度很坚定:“以后你们自己带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免费保姆。哪怕你媳妇儿给我道歉,我也不会回去。”
儿媳在电话那头也不甘示弱,对丈夫说:“你听听,你妈这态度,孙子也不带。她老了,我肯定不管她。”
儿子这次沉默了,在他看来,这次的确是老妈过分了。孙子不带,钱也不出,这样的妈妈,也太自私了。
从那以后,秦大妈努力存钱给自己养老,再也不管儿子家的事。而儿子这边,也很少再去联系她。
03 在养老院想念亲情的味道
几年过去,当秦大妈需要人照顾时,她花了很多钱找了一家高端养老院。在养老院的日子,她才想起儿子和孙子。
尤其是,每次看到隔壁的老人,有很多亲人来看望,一家人有说有笑说,秦大妈内心说不出的落寞。
对于她来说,再好吃的食物也没有味道,她特别希望能和亲人在一起欢声笑语,而不是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
她现在有些后悔,如果当初好好和儿子儿媳沟通,现在也不会没人关心。亲情,才是她现在最想要的。
如果没选择“自己养老”,那该多好?
04 老人养老该何去何从
生活中还有不少像秦大妈一样的老人,或多或少都面临着“父母养老”的问题,其中最普遍的问题,莫过于“老人要不要带孩子”,“子女怎么给父母养老”。
有的网友说:儿子养老是天经地义,但也看儿媳的脸色。况且,真要落实到照顾老人,还不是儿媳来承担。因此,帮忙带孩子,也是和儿媳结个善缘。
也有网友说:带不带孩子和子女是否负责养老无关,给父母养老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当然,老人能通情达理,子女们照顾起来心里也舒服。
还有网友说:有些子女就是白眼狼,哪怕你帮忙带孩子、出钱出力,老了,该不管你,还是不管你。所以,老人还是自己攒钱养老最实在。
作为子女,孝顺父母是必须的,但这绝不是老人倚老卖老的武器。一个家庭,相互包容和感恩,才能子有所教,老有所养,和和睦睦一辈子。
你赞同秦大妈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