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学生时代的时候,每次一到评选贫困生的时候,以往吃穿打扮都隐隐高人半筹的人各个都开始填写申请表,刚开始的时候,这一操作直接把视点君看懵了,后来和家里人说了之后,爸妈让我也写,并说评上了更好,评不上也无所谓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本来是贫困生补助金为了帮助想读书却囊中羞涩的人,在很多人眼中却成了可以薅的羊毛。
学生的贫困补助金都有人惦记,更不要说其他那些公共福利了,昨天看到有人说爱心人士慰问住别墅贫困户,这个表述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在我国建一栋别墅少说也得几十万才行,所以住得起别墅的人一般来说和贫困户应该八竿子打不着,即使家道中落,卖了别墅,换个居所,生活也能过得去吧?这样的“贫困户”真的没法让人相信。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算真正的“困难家庭”呢?是指因为病残、意外事故、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家庭。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意义上的“困难家庭”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之一: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扶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4、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从这个标准来看,很显然无论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茅台户”还是现在的“别墅户”,都不完全满足“困难家庭”的认定标准,是不能被认定为“困难家庭”的。
看望社区内患有疾病、遭遇了交通事故的高龄老人,是无可厚非的,这种做法值得赞扬,是尊老爱幼,关心居民,但是在该老人家明明不缺钱财物品、不属于困难家庭的情况下,还耗费公共财产购买的慰问礼品、发放慰问金,还在对外宣传中将不满足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的家庭宣传为困难家庭,这就做错了,公共财产必须要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其实,今年有另外的一批人,是更需要照顾、更需要帮助和更需要关注和探望的,这些人就是从全国各地来城市务工却无法返乡过年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是环卫工,是装修工,是快递员,是外卖小哥,是建筑工人……,他们平时工作繁重,收入也不高,只能居住在很偏僻、杂乱、拥挤、简陋的廉租房里,由于由于今年情况特殊,无数人只能被迫就地过年,回不了家了,陪伴不了老人和孩子,也没人支持和鼓励,手头也不宽裕,还可能没拿到上一年辛辛苦苦干活儿换来的辛苦钱,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一个人独自在异乡过年,冷冷清清还没钱,也没人说个话,心中难免难过和失落。
社会应该关注和照顾他们,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且数量极为庞大的一群人。助人为乐不仅仅是凭借个人的喜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帮助别人也要去帮助一下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