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人们都在观望等待国家会如何落实延迟退休政策。
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结合与考量了我国人均寿命、老龄化速度、劳动力结构等重要因素,给出明确的延迟退休落实的基本标准,即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延迟退休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曾经引发大量反对之声。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的人认为延迟退休未尝不可,其余98%的人则对延迟退休持反对或观望态度。
之所以大多数民众都反对将退休年龄延后,主要是因为这一政策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尤其是一些即将退休领养老金的人,生怕延迟退休会影响到其养老计划与养老金的正常领取。那么为什么明知大众不太接受推后退休年龄这一趋势,国家还是要一步步地推动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实施呢?
一、延迟退休可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开始推动计划生育的全面落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批诞生缓解了当时人口众多对资源消耗带来的压力,然而也留下了“隐患”。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占比的加重,年轻人的社会负担与家庭养老负担问题凸显,人口红利也在不断削减。与此同时,新生人口数的严重不足正使我国加速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结合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等数据来看,延迟退休能够避免有生劳动力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不足、技术与科研人才浪费的问题。
二、延迟退休可缓解养老金发放压力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可知,截至到2020年底,我国14亿多人口中,共有9.9亿人参与到了社会保障体系中。人们显然已经看到了社会养老的重要性。而2021年我国养老金也迎来了17连涨,人均涨幅为4.5%。
对于国家而言,在养老金基金池尚充足的情况下,希望尽可能地给予养老金领取者以生活品质的保障。然而,有专家预测,随着我国新生人口的降低,未来我国社保体系将会呈现出交的人少、领的人多的趋势。而延迟退休能适度缓解养老金发放压力,让社保养老体系能够可持续发展。
纵览全球,我国平均退休年龄相对偏早,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而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5岁,且呈现每年小幅度增加的趋势,因此推动延迟退休政策是有很大的可运作空间的。如今国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政策,说明延迟退休势在必行。据悉,延迟退休或将在5年内正式推行,届时有两类人需要格外注意,快来看看你是否也在其中?
一、档案年龄与实际年龄有差异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没有较为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在为居民建立档案时,常常会出现档案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不相符情况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小,因此不被大众所重视。然而在办理退休过程当中,档案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
我们以实际年龄大于档案年龄为例,部分地区主要是依据档案年龄来进行退休办理的,这就意味着部分待退休人员到了实际退休年纪仍然无法办理退休领养老金,不得不等到档案年纪到达退休年龄标准再办理退休。养老金领取时间延后,变相地被“延迟退休”。
若是国家统一规范的延迟退休时代到来,这部分人的退休年纪自然也会再延后。
届时对一些重体力、特殊工种等岗位工作者来说,健康与体力状况将会成为最后几年工作时间里的最大阻碍。
二、社保缴纳已经满15年的参保人
很多人在参与社保缴费时,主要是卡着时间线来参保的,即根据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提前15年参保,旨在缴满15年即可。那么对于一些赶上延迟退休政策落实的缴满15年社保的人来说,将不得不跟随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多缴”一段时间社保,同时晚领养老金。
对于这一变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吃亏了”,也因此对于延迟退休格外反对。但实际情况却是,根据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居民“多缴”的部分也会被累积计入,将来领取养老金的时候也会多领。
结语
如今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基本定调为渐进性推进,给参保者预留了极大的做心理准备的时间,对于以上两类人来说,也可以提前做好考量与咨询,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自身利益受损。你对延迟退休怎么看?欢迎留下你的观点与大家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