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钱不够,这样缴纳养老保险更加划算!
2021-04-11 20:40  浏览:55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事先声明一下,本文讨论的前提是资金有限!如果每年有足够的收入去负担养老保险的话则不必追求所谓的“好方法”或是“小妙招”,安心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会有好的收获。




养老金的组成


要理解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缴纳养老金比较划算就得知道退休后每月发放的养老金的组成部分以及是如何计算的。


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二是基础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发放金额完全是根据在职时缴纳的养老保险累计数确定的。


计算公式=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份数。


计发月份数根据退休年龄由国家统一规定,比如60岁退休者的计发月份数为139。假设李四在60岁退休时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中有15万元余额,则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发放150000元/139=1079元。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个人账户养老金属于缴纳多少领取多少,没有什么诀窍可言。缴纳方式的不同最多也只能体现在每年利息的多少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这也是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当地社平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从公式中可以看到,只要退休人员是同一年在同一地退休的,则退休上年度当地社平工资完全一样,这个参数由国家规定,不受个人控制,没得文章可以做。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则是根据每个人是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而定。在个人收入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合理安排的。


缴费年限比较好理解,指的是缴纳了多少年的养老保险,时间越长拿到的退休金自然越多。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在理解和计算上有些复杂,简单介绍一下。每一年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缴费基数,而当地社保机构会定一个缴费基数。对于当年来说,将个人缴费基数除以社保机构定的基数就能够得出当年的个人缴费指数。


比如,李四所在地2020年社保机构定的缴费基数为每月6000元,如果李四按照6000元基数缴纳养老保险的话则他的2020年缴费指数为6000/6000=1.0;如果李四个人缴费基数为9000元则指数为9000/6000=1.5;如果个人缴费基数为4800元则指数为4800/6000=0.8。


每年的个人缴费指数范围在0.6-3.0之间。将每一年的缴费指数相加再除以缴费年限就能得出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了。




长缴比多缴更加划算


前文已经说过,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太多可以去研究的,基础养老金能合理规划。再把基础养老金公式写一下,方便之后的讲解。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当地社平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这两个参数是个人能够控制的也是关键。我用两个事例给大家展现一下收入不够时为什么长缴比多缴划算。


1.缴费30年,每年缴费指数均为0.6


由于每年的缴费指数都是0.6,则30年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必然为0.6。


这里假设社保局定的缴费基数每年均为6000元、养老金缴费比例为20%。


按照0.6的个人缴费指数计算,每一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6000元*0.6*20%*12个月=8640元,在职时共缴纳8640元*30年=259200元。


2021年退休时当地社平工资为7000元,则每月基础养老金领取数额=


7000*(1+0.6)/2*1%*30=1680元。


2.每三年缴纳二次,共缴费20年,每年缴费指数为0.9


20年的缴费年限中每年的缴费指数都是0.9,则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必然为0.9。


每一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6000元*0.9*20%*12个月=12960元,在职时共缴纳12960元*20年=259200元。


这种缴费方式下,2021年退休时每月基础养老金领取数额=


7000*(1+0.9)/2*1%*20=1330元。




3.两种缴费情形的比较


对于同一人来说,两种养老保险缴费情形下一共都缴纳了259200元。只不过第一种是每年都缴纳、缴纳的少一些,连续缴纳了30年;第二种是三年里缴纳了两年、每年缴纳的相对多一些,一共缴纳了20年。


最终缴纳的养老保险总额一模一样,但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一种是每月1680元、另外一种是每月1330元,差了350元。不要小看这350元,一年的差距就是4200元。并且养老金每年都在增加,而增加多少是根据上年的实际养老金来计算的。换言之,第一年差了4200元,第二年可能就要差4500元,第三可能差4800元......之后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还可以告诉大家,如果按照两年缴纳一次,每年以1.2的缴费基数缴纳的话,15年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依然为259200元,但退休时每月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只有1155元。




总结


总结之前先回答一些朋友可能会问的问题。每年缴费基数不可能为6000元固定不变,一般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些,几十年后必然远远大于6000元。


这个说得没错,但不影响如何选择。因为虽然每年的缴费基数都会调整,但两年之间调整的幅度非常小,牵涉的金额也不大。


比如2018年社保机构的缴费基数为6000元、2019年6300元、2020年为6700元。


第一种缴费情形下:2018年共缴纳养老保险6000*0.6*20%*12=8640元;2019年缴纳9072元;2020年缴纳9648元;三年共缴纳27360元。


第二种缴费情形下:假设选择2018和2020缴费,则2018年缴费12960元;2020年缴费14472元;三年共缴纳27432元。


两者在三年期间的总缴费金额只差了72元。




解决了上面这个疑虑后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缴费金额差不多但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差距较大的原因。


还是要从基础养老金的公式分析入手,公式为:


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社平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要先+1再除以2,这个操作会让缴费多的和缴费少的之间差距被缩小。


比如,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那么(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0.6+1)/2=0.8;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2,则(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1+1.2)/2=1.1。


这样一来,按照1.2指数缴费的人实际缴纳的养老保险总额是按照0.6指数缴费者的2倍,差额=1.2-0.6=0.6;但公式里通过除以2使得两者的差额变成了1.1-0.8=0.3。


但另外一方面,缴费年限并不需要数据处理,该多少就是多少,不存在被平均的情形。


这就是在缴费总额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减少每年缴纳金额延长缴费年限会增加退休时拿到的基础养老金数额的原因。




因此,如果你的资金有限,宁愿选择每年按照较低的基数缴纳也要保证每年都要缴纳,而不是有钱就多缴纳、没钱的时候就不缴纳了。


最后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李四一共有3万元可以用来缴纳养老金,那选择每一年缴纳1.5万元连续缴纳2年比一年缴纳3万元、第二年不缴纳更加划算。


此外,如果李四第二年收入增长了又增加了2万元可以用来缴纳养老金,那么即使第一年只缴纳了1.5万元也没关系,第二年直接缴纳3.5万元就行了,不会对妨碍缴费平均指数的。


至于原因,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算一下,我就不再这里论述了。


以上为@王五说财原创,欢迎互动、留言,也可关注点赞小编,您的支持是对小编最好的鼓励!


发布人:052d****    IP:117.173.1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