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是否会越高?这在很多朋友的心中还有定疑问,但疑问归疑问,多数退休人员的实践证明这就是事实。社保缴费的原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年限不仅在退休时计算养老金占优势,就是今后国家每年调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缴费年限越长,调整增加的养老金也会越高。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本文的主人是一个今年40来岁参保者,养老保险也已经缴纳了20年,说明你=他参保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如果坚持缴纳到了60岁办理退休,缴费年限可能会接近40年,40年的缴费年限和缴费20年完全是不同两个概念,养老金的增加也是成倍数的。如果他继续还在用人单位上班,用人单位就会一直为他继续缴纳,一直缴费到办理退休手续时为止。如果属于灵活就业人员,是否要继续缴纳,这是由个人自主决定的,在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当然是继续缴费比较好,如果经济情况不允许,继续缴费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现在停止缴费也不影响今后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但由于只有20年的缴费年限,养老金还是比较低的,可能达不到今后依靠养老金来养老的目的。
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等来综合计算的,其中缴费年限对于养老金的高低关系非常大。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余额越大,产生的资金利息越高,个人账户总额就会不断的增加,这有助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增加。对于缴费年限与养老金的关系,大概每增加一年的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就会增加计发基数的1%。今后退休时养老金是按照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计算的。
比如基础养老金,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之和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可能部分朋友对这个描述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假如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每月7000元,本人历年的缴费基数加起来平均是每月5000元,二者之和的平均值就是7000元加5000元除以2等于6000元。这个6000元就是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也就是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是60元。你现在缴费是20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1200元;如果你缴费40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是2400元,这是翻倍的增长。
另一部分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上面这个例子,平均缴费基数是每月5000元,那么平均每月计入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是400元,每年是4800元,20年是96000元,如果缴费40年是就是192000元。如果都是60岁办理退休,缴费20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691元,缴费40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382元。这也是一个翻倍的概念。如果加上相应的资金利息,个人账户养老金还要增加100到200元左右。
按照这个举例,如果缴费20年,每月的养老金为1891元,缴费40年每月的养老金为3782元,也是一个翻倍的概念。但这个计算结果只是一个举例,具体的数字还要根据你的实际缴费情况来确定,另外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余额其实利息是非常高的,大概平均每年可以达到7%左右,如果每年个人账户1万元,产生利息就是700元,如果个人账户超过10万元,每年产生的利息就会超过7000元,缴费年限越长,计算资金利息的年限也就越长,这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增加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综上所述,现在40岁来岁,养老保险已经缴纳了20年,如果是男性还有20年左右的缴费时间,如果是女性还有10年到15年的缴费时间,只要继续在单位上班都会继续为你缴费,灵活就业人员是否继续缴费可由个人自主决定。但从我们上面举例计算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这不仅是理论的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