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国家近期围绕教育、住房等密集出台政策,国家要给老百姓生活减负减压,而另一方面呢,互联网巨头作为资本的代表,正在遭遇一个“人人喊打”尴尬的局面,有人说中国已经悄悄走上了“德国化”的道路,为什么这么说,什么是所谓的“德国化”,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今天节目就跟大家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我们普通老百姓啊,平时对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东西其实是缺乏敏感性的,你比如说,从2018年开始,中美开始打贸易战,大家可能在新闻中看到了相关的信息,也有人义愤填膺,爱国热情爆棚,但是这些事情对老百姓的生活真正能产生什么影响?很多人其实可能是不知道的。大家还是照样该吃吃、该睡睡、该上班上班,日子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实际上,中美贸易战就是会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实际的影响,我们国家从美国采购了这么多农副产品,你可能就会买到一些,贸易战、关税,直接影响了大家餐桌上吃的东西的价格,你能说没有影响吗?
所以啊,每一个国家政策,每一次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关系的博弈,最终落到实处,都会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今天呢,要跟大家说一个跟我们切身利益更加息息相关的“变革”,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国家正在选择走德国式的道路来解放压在三座大山之下的普通家庭!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一直在闷声发大财,经济高速发展,老百姓真正从吃不饱饭,到现在衣食无忧,过去的三十年,是中国最辉煌的三十年,说这些话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原来呢,欧美国家一直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的,即便是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很好,但是,他们都认为,中国原来经济基础太差,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赶上来,而随后一切改变的发生,产生于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美国家才开始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去看中国过去的这三十年。因此啊,从2020年开始,即便是在美国国内,也有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开始解释“中国现象”、“中国奇迹”,中美关系的转折基本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左右。
2020年真的是一个转折的关键之年,除了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我们国家的很多对内政策的转折,基本也是这个时间开始的。对内政策的这个转向呢,跟国家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过去三十年是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三十年,有很多人富了起来,不管是房地产致富浪潮,还是互联网创业浪潮,又或者是资本市场造富浪潮,普通人只要能在这中间抓住一个机会,基本上都可以妥妥地进入中产阶级,好一点儿的,就像马云、马化腾、雷军这些人,成为了国内比较知名的企业家。但大家越来越发现啊,好像日子好过了,但是焦虑却越来越多了,经济发展了,幸福感却没有明显增加,反而是来自于教育、住房和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先来说说教育,经济社会在逐渐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像我们80年代出生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经历过培训班和补课,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呢,就像进入了误区,家长都喜欢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和培训班,还要买高价学区房、这些现象都可以理解,家长无非是希望孩子们可以上好的大学,赢在起跑线上,但产生的后果也非常地明显,教育花销占了家庭收入不小的比例,家庭没钱消费了,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培训班无序扩张,孩子越来越累,越来越不快乐,最后呢,愿意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教育的变化让社会变得更好了吗,好像也没有。学习好的人多了,大家的学历提升上去了,但是并没有产生实际的价值,反而是有越来越多高学历人,出现了择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有学历但缺乏职业的技能的人,正在大量地面临失业。
再说说住房,说起买房子的痛,大家就都不会陌生了。房价这么高,我想大部分的人在买房的过程当中,都会选择观望一段时间,看看市场的走向。结果呢,再等等,等来了房子限购了,再等等,又等来了摇号买房,再等等,房贷的利率又上去了,房子就是那样伤人的东西,不管你卖不卖,他都有办法让你痛苦。
最后,是养老问题,上周末别人给我转了一条微信,说的是一个在上海家庭的故事,一对45岁左右的中年夫妻,在上海有一套两居室,孩子读高一,生活还算是美满,男方收入两万,女方八千,每月刨除房贷,收入刚刚够一家人花销。男方父母在农村,70多了,家里的兄弟姐妹条件都不大好,管不了父母,女方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位母亲在小县城居住,生活勉强还能自理。
最近,三位老人先后打来电话要来城市投奔这对夫妻,这对夫妻一下子傻眼了:一是没有多余的房子,三个老人租房就是两套房子,上海的房东也很少有愿意把房子租给70多岁的老人的;二是没有精力照顾老人,如果每月请保姆照顾,花销也不小。这样的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的,因为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概就是从2003年开始,大批的外地大学生在城市落户安家,而这几年呢,正好就是这批人40多岁,父母70来岁需要养老的时间了。这个故事可能也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了,但也能说明养老压力巨大的问题。
但是说到底,把问题剖开来看,教育、住房和养老三座大山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这几年,我们高层一直非常关注“共同富裕”,而当前社会中,因为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问题已经产生了,但是不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国家出手了。就像任泽平所说的,未来的大势将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我们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这也就是近期,国家围绕教育、住房和养老,频频出台政策的原因,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中国正在走一条“德国化”的道路呢?
首先是教育领域,最近,一则新闻震惊市场,国家颁布“双减”政策令,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机构须转为非营利机构,并且不再允许这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而另一方面,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则得到了加强,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要求进行强化。
国家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弱化教育的竞争,缓解家长的焦虑,并且让更多的年轻人去读职业学校,让这批人能够掌握实实在在的技术,未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
中国遇到的教育困境,其实德国也遇到过,而我们采取的政策,和德国采取的做法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德国可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制造业非常强,这跟他推行职业教育是分不开的,职业教育给国家培养了大量拥有职业技能的制造业工人,而他推行职业教育的最大的特色,在与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双元制”,具体而言,学生每周要安排3到4天在工厂接受实践教育,剩下的时间在学校里面接受理论教育。
而且学生到企业实践,基本都是带薪的,在学徒期间大概一年就可以获得1000欧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概是7000多元人民币。大家不要认为德国的这种职业教育只是在培养低收入的蓝领工人,但实际上,这些学生到了社会后,收入并不是很低的,平均也在2万元人民币一个月左右,随着资历的增长,收入还会不断增加,这些人到了社会,完全具备养家糊口的能力。
因此,我们国家去年就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高校中设立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与高等职业院校合并后,将组建为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大学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但是层次上属于本科教育,毕业生是可以拿到本科学历的。
再来说说住房问题。从2020年以来,国家一直在出台新的政策来稳定房价,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政策包括限购限贷、打击学区房炒作,设定二手房指导价,提高贷款利率等等。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国家要让“炒房者无利可图”,不仅如此,公租房和公共产权房的建设也在加快,特别是针对城市中的底层家庭,国家正在用尽办法保障他们的住房权利。
在全世界范围内,实际上各个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态度是差异很大的,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把房子看作是一个商品,因此,房产炒作也被认为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房价波动起伏都比较大,而我们国家的香港,原来也是英国的殖民地,也受到了英国的影响,因此,房价太贵,住房问题尖锐,一直是香港人抹不去的痛。而另一些国家呢,以德法、新加坡为代表,国家把房产作为是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受到更多的政府管控,价格相对稳定,跟国家整体的大政方针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大家去过德国,或者了解德国的房地产正常的,可能都会怀疑德国的国家性质,因为他做得太好了。
德国为了稳定房价,先后出台了四部法律,包括《住房建设法》、《私有住房补助金法》、《住房补助金法》和《住房租赁法》,目前在使用中的,主要是后两部法律。在德国,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屋的售价,如果超过政府要求的合理价格20%以上,就是违法行为,可以被起诉,同样的,政府对房子的租金也有控制,对于长期租约,新租房合同租金的涨幅不能超过10%;还有各类房地产税,总体而言,是限制房屋买卖的炒作,让房屋回归居住本性。
最后,再说说养老制度。目前,虽然我们国家养老的矛盾并没有特别尖锐,但是政府已经针对养老问题出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很大程度上,也参考了现在德国的社保体系。包括最近出台的三胎支持的配套政策,很多也是德国曾经或者现在正在采取的方法,包括提供生育假期,孩子的抚养费用可以抵扣一定的个税,等等,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这几年来,依靠良好的社保政策,国家的总人口一直稳定在8000多万的水平,有进有出,人口的结构也相对稳定,没有出现过快的老龄化趋势。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中国正走了一条“德国式”的道路,一方面进行社会再分配,减少贫富的剪刀差,打击巨富、巨贪,打压炒作行为,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激发制造业的活力,在社会中树立起实干致富的氛围。所以啊,咱们老百姓不要太过分焦虑,大家面临的问题国家都看到了,也在着手解决,可以预计得到的是,未来养孩子、住房和养老的成本都会降低,同时,随着国家制造业的逐步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加强,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制造业领域,落后的制造业产能将被淘汰,有一技之长的制造业工人将成为香饽饽,待遇也会随之提高。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我文章的朋友,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