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年工龄领取100元的养老金多好啊?计算简单又方便。可惜,我们的养老金计算模式并不是这样。
养老保险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并不是大家同样缴费,同样的待遇。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退休养老金主要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两者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的)÷2×缴费年限×1%。
虽然牵扯到很多概念,实际上往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当然最低缴费是要求15年,也就是说最低可以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很多人都愿意按照最低基数缴费,因为这样省钱。可是养老金待遇,毕竟是多缴多得的,如果是按照100%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
很多人发现了,60%对应0.8%,100%才对应1%。这不是说明低基数缴费更划算吗?是的。国家在制定养老金计算公式的时候,实际上是考虑了通过养老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300%只对应2%。这样60%~300%的缴费基数,大家的收入差距是5倍,但是养老金待遇差距只有2.5倍,大大缩小了退休后的收入差距。
如果按照100%基数缴费30年,退休可以领取30%的社平工资,当社平工资是1万元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就能够领取3000元。但是当社平工资只有6600元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只能领到2000元左右。
养老金的第二部分待遇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实际上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划入的。这种情况下,缴费基数相差再大,个人账户的余额划入钱数也会保持相同的比例。如果说我们按照6000元基数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是480元,一年是5760元。这里边的钱数,每年也会计算记账利率。记账利率现在是非常高的,2016年高达8.31%,2020年是6.04%。不过,过去的利率比较低,再加上之前缴费年限对应的缴费基数也不高。因此,很多人可能交了一辈子个人账户里只积累了三五万元,缴费基数较高的人能积累七八万元。
如果说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个人账户有7万元,每月可以领取约500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5万元,只能领取360元每月。
其实,我国建立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是1997年以后才统一的,之前没有实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年限,国家规定各地还可以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相关,同样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相关。国家还规定了过渡性养老金的系数是1%~1.4%。30年工龄一般都有3~5年这样的计算年限,还能额外领取3%~7%以上的社平工资。
30年工龄,如果始终按照100%的平均缴费基数缴费,社平工资是7000元的情况下,在当地差不多能领取3000元的养老金。如果缴费基数比较低,养老金待遇也会低一些。但是,毕竟我们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也是省钱了。
最后,为什么要在满足整年缴费年限以后,最好多缴一个月?其实并不是基础养老金中的缴费年限问题,缴费年限是具体到月的,每月转化为0.0833年。主要实际上是退休以后的养老金年年增长,增长过程中有按缴费年限调整的部分。目前除了北京市以外,其他地区多数都是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多出一个月就相当于多出了一年。因此,还是留个小小的“尾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