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抱团养老成年轻人首选,养不起自己爹妈,所以也不指望让孩子养?
2021-03-17 20:25  浏览:77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两会期间,抱团养老成为热议话题。在媒体的一项调查研究数据中,有3成的年轻人表示,老了之后会选择抱团养老,有2成人认为,自己会去养老院,只有不足1成的年轻人会选择养儿防老。为此,不少年轻人已经积极攒钱,为未来做准备。


不过,年轻人抱团养老的想法,主要还是来源于他们目前的状态,即自己没有更多的金钱和精力照顾父母。父母退休后,交际应酬的费用减少,靠退休金基本可以维持生活,必要的时候,还会出钱帮助儿女。而儿女面临房贷、车贷、养儿费用等巨大压力,已经无力帮助父母,指望他们给父母养老是非常困难的。

“抱团养老”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会员制”的养老模式,主要指一些志同道合的老人,不依赖儿女,离开原有家庭,一起生活的方式。他们有的吃、住、行都在一起,有的只是在个别生活行动上保持一致,比如一起旅游、一起吃饭等。

抱团养老,是在社会老龄化、少子化现象日趋严重的状况下出现的。过去的家庭子女多,大部分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即几个儿女轮流照顾老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这些子女长大后,要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少有精力照顾到老人。


而医疗水平的提高,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得到了极大提升,很多老人顾及孩子的压力和状况,不愿意再到儿女家养老。在这种条件下,一些脾气秉性、生活习惯相近的老人便聚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取得精神慰藉,就形成了抱团养老的现象。

对年轻人来说,抱团养老符合他们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心理需求。年轻人不希望被家长束缚、被儿女束缚。如果他们的收入能够支撑正常的生活,他们不希望自己老了之后,给儿女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同时,他们希望老了之后,和年龄相仿的人做共同喜欢的事,比如逛街购物、跳广场舞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证明他们还有社交能力和健全的思维,不需要儿女来安排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他们对于亲情的理解已经发生转变,由传统的“养儿防老”转变成“儿女自有儿孙福”。过去的老人喜欢退休之后,被儿孙环绕膝下,或者帮助儿女操持家务、带孩子。然而,现在的年轻人,看到父母为了家庭忙碌了一辈子,退休后还要继续为下一代忙碌,觉得心疼,却也无可奈何。

于是,他们的亲情观念发生了转变,觉得给亲人之间互相留出空间,也是一种爱,更能减轻双方的压力。当然,一旦亲人遇到困难,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提供帮助,这一点不会变。

然而,社会学家指出,抱团养老的方式并不如期待的那样美好。这些老人在生活习惯、退休待遇、对待事物的态度方面存在差异,一旦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必然产生矛盾。比如,一些老人会产生攀比心理,有的人退休金是我的几倍,为什么出的生活费却和我一样多。有些老人节俭,对吃的要求不高,却看不惯其他老人用公共的钱买来大鱼大肉等等。

因此,抱团养老是个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办法,但绝不是主要方法。传统的养老模式格局是:家庭养老占90%,社区居家养老占7%,机构养老占3%。抱团养老虽然最近比较流行,但成功坚持下去的寥寥无几,对中国养老模式的影响微乎其微。当然,抱团养老可以缓解部分养老压力,但如果与社区、政府的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效果会好很多。


缓解养老压力最重要的,还是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我国计划实行的延迟退休政策,就是方法之一,可以让老人在正常退休的年龄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作为真正退休的缓冲期。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养老制度、设施的完善,让老人多参与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使其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更加充实。

对于抱团养老的做法你怎么看?


发布人:b3fa****    IP:117.173.9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