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养儿防老。旧社会的人,就觉得这个“儿”,是儿子的“儿”,而不是儿女的“儿”。再加上,旧社会的人默认:女儿是嫁出去的人,也就是泼出去的水,所以“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旧社会上越来越根深蒂固。
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一代传一代,哪怕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增高,哪怕大多数地方冲破了“重男轻女”这一顽固思想的枷锁,但是仍有部分落后的地区,存在此现象。
宋阿姨出生农村里,从小过着“重男轻女”的生活。67岁的宋阿姨偏心儿子,想到女儿家养老,听完女婿一席话后愣在原地。
宋阿姨跟丈夫都是农村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每年除了固定的农活,就是靠一些散工零工,赚点小钱。虽然宋阿姨夫妻俩都很勤奋,但是单靠这些,根本挣不到几个钱,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生计。
宋阿姨夫妻俩一共生了一双儿女,儿子比女儿大五岁,哥哥叫宋将,女儿叫宋施诗。宋将虽然是哥哥,但是生性懒惰,加上宋阿姨夫妻俩的纵容,在家里更是无法无天,整日游手好闲。相反宋施诗勤快,总会帮妈妈处理家庭琐事,而且学习成绩也很不错,考上了本科大学,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宋施诗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工作,找了一个城市户口的男友杨杰结婚。杨杰的家境不错,起码不愁吃穿。宋施诗结婚的时候,宋阿姨要了20万彩礼。20万的彩礼,在他们村乃至他们镇,都算得上是天价彩礼。
20万对于杨杰的家里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钱,但是杨杰还是愿意给这笔彩礼钱。令人意外的是,到了结婚的那一天,宋施诗的嫁妆就只有几床被子,而那20万的彩礼钱,却被宋阿姨留给宋将盖房子。
自从宋将的儿子出生之后,宋阿姨就更加高兴了。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宋阿姨就一直待在宋将家里,给他们看孩子。儿媳妇跟宋将一样好吃懒做,宋阿姨帮他们家带孩子的这几年,她承包了所有家务。不仅要带孩子,还要伺候儿子和儿媳。
宋将的儿子上了小学之后,就不需要宋阿姨给他们带孩子了。宋阿姨就回到老家,跟老伴一起生活,但过了几年,老伴就去世了。不过,正巧家里因为拆迁,得到了35万的赔偿金。宋阿姨二话不说,给儿子宋将20万,这样她的孙子也不用愁学费了。
然而没有房子住的宋阿姨,想要到儿子宋将家住。儿媳妇却不想给宋阿姨养老,以“家里没有其他多余的房间”为由,拒绝宋阿姨到宋将家住。现在,“无家可归”的宋阿姨,只想转向投靠自己的女儿宋施诗。刚好,宋施诗生了一儿一女。孩子都还小,女儿宋施诗跟女婿杨杰又要上班,正好需要人照顾。宋阿姨这样想着。
宋阿姨拿着行李,来到宋施诗家里。宋阿姨向女儿宋施诗跟女婿杨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一向很孝顺自己的女儿宋施诗却说:“妈,你想来看外孙外孙女,我随时欢迎。如果想要在这样养老的话,不行!”宋阿姨惊诧道:“小诗,为什么?”
宋施诗很决绝地说:“因为我是女儿,我已经嫁出去了。养老是儿子的义务,你想要养老应该去找大哥,而不是我这个外嫁女。”宋施诗说完,便回了房间。
宋阿姨想要从女婿杨杰这里下手,毕竟妻子是要听从丈夫的。宋阿姨抹着眼泪对杨杰说:“小诗怎么会变成这样,以前的小诗是很孝顺的。现在我那儿媳妇容不下我,老伴又走了,如果连女儿都不要我,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杨杰说:“妈,您别怪阿诗,她这样也是您们造成的。您们重男轻女就算了,就连当初我给阿诗的20万彩礼,您都给了大哥。我想,您得到的拆迁赔偿款,也是都给大哥的吧?妈,您没有想过这样会让阿诗很难过吗?”
看着愣住的宋阿姨,杨杰继续说:“妈,我们并不是贪您的那点钱,只是想让您公平一点对待阿诗罢了。”杨杰叹了口气,继续说:“这个家现在是阿诗做主,我也不能改变她的注意。您就在这住几天吧。”
宋阿姨在宋施诗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走了。幸好当初拿到拆迁赔偿款,给自己留了点钱,也不至于身无分文。
总的来说,“重男轻女”这种封建顽固思想,会影响儿女的一生。至于老年人要不要依靠儿女养老,这个只能是因人而异。如果自己生活还能自理的时候,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独居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