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1.47%。按照14亿人口来计算的话,已经超过1.6亿。截止到2020年底,60岁以上老人人口已经达到了2.34亿元。根据现在的数据模型进行测算,再过30年,也就是在205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人人口将达到4.3亿以上。所以,从现在开始,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更是一个大难题。
1.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在农村里面,60岁以上老人,大多经历过当年交公粮的年代,且是实际参与者。当年他们辛辛苦苦将最好的粮食交给了国家,现在年纪大了,无法外出打工,无法依靠种地养活自己。之前在网络上一直有一个呼声,希望给当年交过公粮的农民发退休金,哪怕是500元也好。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建议,很难在短期内成为现实,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
当然并不是说国家没有考虑到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恰恰相反,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农村问题,尤其是提升经济收入和解决农民养老。过去一段时间,曾经有一些地区在农村试点过养老保险制度。但是传统的养老保险,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的强制储蓄,由农民自己缴费,然后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去领取相应的养老金。这种做法,并没有完全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欢迎。
因为当时农村经济条件总体较差,农民的收入水平有限,绝大多数农民连饭都吃不饱,就根本没有积蓄,哪里有钱去交养老保险。另外一方面,当时农村养老保险并不是普惠性的,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
2.新农保和老农保的区别
而在2009年开始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这是一种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农保跟以前的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区别有两点。
一是筹措资金的方式不同。老的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是靠农民自己缴费,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一种自我强制储蓄模式。而新农保则是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个部分组成。换句话说,除了自己交钱以外,国家和机体还会补贴一部分。
二是支付方式不同。过去农村养老保险是建立自己的账户,自己交多少钱按照相应的比例,到了一定的年限可以自己支取。而现在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则是由两个账户组成。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另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就是自己缴纳的那一部分,而基础养老金这是由国家财政保证支付的部分。也就是说,过去的老农保是农民,交了钱才会领到养老金,而现在的新农保,针对已经到了60岁的农民,不用交钱也能够领取到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最开始的时候试点是55元,后来各个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都有调整,像我们安徽地区现在已经调到了110块钱左右。当然有些地方可能更高,有些地方可能更低。因此,现在的新农保其实就是一种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险,现在农民只要满了60岁就可以领取相应的保险金。
3.农村养老保险到底要不要交
保险金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部分。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按照相关的标准统一规定,而个人账户部分则是按照139个月来进行计算,每年交的多,最后领到的就越多,每年交的少,最后领到的就少。现在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的标准有十几个档次,从几百块钱到几千块钱不等。这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档次缴纳,既不影响现在的生活水平,同时又能为未来的养老提前准备。
因此而言,对于很多人问农村养老保险到底要不要交这个问题,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提早规划,不提前准备,以后的日子可能会更难熬。所以趁着现在有能力有精力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档次缴纳养老保险,提前为老年生活晚年幸福做准备。
农民吃了很多信息不对称,消息不灵通的苦。到了今天,我们一定要改变固有的观念,不要认为现在每年交钱不划算,舍不得交。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一定要交,这才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最大保障。也许儿女靠不住,但是请相信,只要你交足了养老金,以后国家会给你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