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观念的提升,养老也有了不一样的形式,除了养儿防老、敬老院养老外,新型养老也由此兴起,例如抱团养老、保姆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等。
笔者所在的小区,就有“候鸟式小区”的说法,这里冬天也很暖和,很多老人天冷后过来养老,小区楼比较多,夏天入住率20%,冬天却高达90%左右。
如今这个季节,正是很多外地老人过来居住的时候,小区也显得更热闹。
我隔壁邻居是6个老人,他们是三对夫妻,一同凑钱购买的房子,专门用来养老生活,天一冷就会来这边住下来,一同买菜做饭,空闲时间健身娱乐很是悠闲。只是,今冬却只有2人来过冬,这让我很郁闷。
我问了对面的刘阿姨,刘阿姨听了后笑了笑,她表示有的老人生病了,有的不想来了,候鸟式养老模式也就终止了。
刘阿姨是小区的老人,今年67岁,她说那6个老人8年前就住在一起了,几个人一同买房装修,天冷时凑在一起居住,物业费和维修费都会平摊。刚开始几年,他们新鲜感还很足,在一起说说笑笑,每年都希望天早点冷,这样就能住在一起。
没几年,他们关系就有所变化,会因一些琐事闹腾,也会赌气不打扫卫生、不做饭。尽管每次吵闹没多久就好了,但表面关系比较好,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性格上的弊端凸显,时间长了就会争吵,最后直接散伙了。
候鸟式养老优点:
对北方人而言,冬天比较寒冷,很多老人撑不住寒冬,而选择一个温暖如春的地方,对老人身体也有帮助。大家组团去另一个城市,相互间有了照应,子女也不需要太担心。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人多了更热闹,大家有很多话题可聊。
候鸟式养老缺点:
人与人之间的性格不同,想要磨合并不容易,彼此间总会有不少矛盾,看似表面上一片和气,实则纠纷颇多,各自都不愿意妥协。
老人之间年龄大了,疾病也会赶来,小病可以吃药,大病就要住院了。但子女离父母那么远,身边的老人又怎么照顾呢?毕竟他们自己年龄也很大,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家里养老,子女能在一旁照顾。
候鸟式养老只能适合那些年龄不算太大、身体健康的老人,如果身体不太好,或无法自理,那就只能“养儿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