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下来了,关于“延迟退休”也定了。
具体原则就是16个字:
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啥意思呢?
我们来听一下社科院院长金维刚先生的讲解。
一、讲解
1)小步调整
渐进式延迟,比如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一个月。
我来举个例子:
假设从2022年开始实施,每过3年延迟1年退休,不同出生日期的人,延迟退休年龄如下图:
(图片是假设哦,不是真实政策,仅供大家理解)
按照上述假设,
●对于男性工人(原退休年龄60岁)
1965年出生,将延迟到61岁;
1968年出生,将延迟到62岁;
...
1977年及以后出生的,将延迟到65岁。
●对于女性干部(原退休年龄55岁)
1970年出生的,将延迟到56岁;
1973年出生的,将延迟到59岁;
...
1982年及以后出生的,将延迟到60岁。
因此,对于大多数80后、90后而言,基本上确定要到65岁(女60岁)才能退休了。
不过毕竟中间隔了20-30年,慢慢的,也就接受了。
2)弹性实施
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就业稳定性,有着不同的工作强度。
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身体状况和家庭需求。
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将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3)分类推进
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将继续维持不同的退休年龄,即我上图中的提到的男职工、女性干部、女性工人。
4)统筹兼顾
这个就不解释了。
二、争论
延迟退休出来了,网上也是一片哗然。
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我们先来看支持的声音。
1、中国退休年龄较早
中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
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在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
随着医疗和生活水平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而且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劳动者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较早的退休年龄造成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对这一理由,也有人在下方自嘲:这回终于与国际接轨了...
2、为养老金减压
早在2019年4月,社科院就发布了《养老金报告2019-2050》称:如果不对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调整,2035年养老基金将耗尽结余。
地方上的养老金态势则更为严峻,比如东北三省已经出现了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局面,只能靠中央从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调剂。
中山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曾给人社部撰写过一份关于延迟退休的报告,里面详尽指出了延迟退休的利好:
“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从全国看,每年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里替代率、缴费率和退休年龄这三个可变量中,延长退休年龄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最佳办法。
支持延迟退休的,除了从国家层面长远考虑的那群人,也有些是官员和专家。
相对于少拿几年养老金,他们更在乎的是手上的权力利益。
再来听听反对的声音。
1、会增加就业压力
毫无疑问,延迟退休会增加就业压力,甚至导致年轻人和老年人抢饭碗的情况。
网上也传出这么一个段子:
延迟退休后的某一天,保安大爷遇上了失业小伙,两人四目相对,互相羡慕。小伙羡慕着大爷的工作,大爷则羡慕小伙“不用”工作。
2、对中低收入者不公平
富人是对延迟退休倒是无所谓,工作越久,收入越多。
而低收入的却不一样,由于房贷、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压力,他们都盼着能够早点领到养老金。
如今却要晚5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令人难以接受。
3、“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
“2020年,中国人均寿命为77岁,如果延迟退休到65岁,只能领12年养老金,而此前却交了几十年养老金。”
很多人大呼不公平。
对于这样的看法,个人并不是很同意。
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交养老金的时间越长,每年领的养老金也越多。在美国,多交5年养老保险,能多拿40%的养老金。
我之前也大概测算过,如果是职工社保,大概领3年左右就能回本,如果是灵活就业社保,大概领6年就能回本,养老金的收益率非常高。
能想象到,反对延迟退休的,多是一些中低收入者。
虽然他们的声音多,但并不大。
写在最后
最后呢,我要说明一点:
延迟退休,针对的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而不是工作的年龄。
从来没有人强迫你工作到65岁,如果你有能力,想啥时候退休,就啥时候退休。
想要体面的养老,不能只靠国家。
抱怨更于事无补,不如微笑着面对它~
加油吧,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