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平县将党建工作与民生事业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在引领养老服务中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采取“党建+养老”方式,开启养老服务新模式。
高位推动,绘就养老服务新蓝图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提出打造“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组有老年活动场所,村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有敬老院,县级有中心敬老院和老年养护院)新思路,并纳入永平县“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末,累计投入资金8200多万元,在7个乡镇75个村(社区)建成养老服务项目262个;“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8.9亿元,在全县建设7个乡镇敬老院、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50个老年活动场所。
党建引领,开辟养老服务新阵地
由乡镇党委总负责,各村党组织具体负责,对辖区内已有支部活动、民族宗教、养老活动等服务场所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改扩建、提升改造等方式,不断完善、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造中以“红色文化”为重点,努力营造“党建+养老”的氛围,更多老年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阵地。
干群牵手,架起养老服务新桥梁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开展党员干部与留守老人“牵手”行动。全县482名党员干部与596名留守老人结成对子,不定期到老人家中走访探望,宣传党的政策、开展精神慰藉、嘘寒问暖,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依托社会救助协理员、村(社区)干部、妇女主任、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老年协会、物业、养老服务机构、志愿者等基层力量,落实定期探访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帮扶、活动组织、日常管理等关爱服务,架起党和老年人之间的连心桥。
支部带头,谱写居家养老新乐章
发挥老干党支部、老年协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邀请老干部、老党员给老人讲党课、宣传党的政策;开展各种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使老年人强身健体;老干党支部、老年协会认真倾听、传递老年人心声,做好企业运营的“监督员”,促进养老服务提升,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获”。
社会参与,营造养老服务新环境
通过招商引资,政策、资金扶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管理及运营。采用政企合作模式,投入资金1710万元,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SPV公司,启动建设了永平县第一家社会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永平县老年养护院,全县居家养老服务迈出了新步伐。
图文郑霞
本期编辑:苏伟丽
责任编辑:赵娜
图文审核:钏志鑫
图文总审:杨福军
作者/来源:永平融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