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民营”模式。突出宜居宜养,调整、优化布局,将全县38个小、散、旧的农村敬老院关停、撤并,转型升级为1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全部实行公建民营。率先在全省将151名失能老人纳入养老服务中心、医养融合中心集中供养。创新实行“1169”服务管理机制和“政府补+院办创”为主的增收保障机制,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
“中心+服务”模式。在全县19个镇(街道)33个村(社区)试点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发挥县老年志愿服务大队揽总县六大为老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协调作用,激发村(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活力,对辖区所有老年人建台账、分类别、送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蓬勃开展,惠及农村老人6.58万人次。
“智慧+养老”模式。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新业态,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全部纳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行网上申报、审核、监管、考核一体化运行,充分发挥对外宣传、监督管理、服务结算三大功能,全面形成“信息支撑有特色、供需对接有响应、养老服务有效果”的良好局面,夯实社会保障扶贫基本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