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竟然有人提出了,只要养老金高于5000元,就不参与每年上涨的言论,原因是现在全国养老金平均水平是3000元,也就是说还有很多人养老金低于3000元,维持部分人5000元的养老金,等那些3000以下的人涨上来。
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原则是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现在来说,只有1993年以前国企老工人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根据退休前的工资职称等折算后,发放的养老金,相同工资和职称养老金会相同。
但是1993年后,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而且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个人开始缴费,养老金也不再只是企业缴纳,而是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
只是由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数和缴费年限比较低,因此导致私企退休人员养老金普遍偏低,大部分在3000选左右。
相对于3000来讲,5000就高很多了,所以有些人就抛出了“养老金高于5000的退休职工,可以不纳入上涨的范围,或者设立5000元养老金上涨的上限”的言论。
此话一出留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同,但更多的是反对声,大部分人认为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养老金拿得多,说明以前交得多。
那么至少退休前缴费什么水平,才能让自己的养老金高于5000元呢?
决定养老金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养老金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一,较高的缴费基数!
有人说缴费基数高不就是工资水平高吗?不一定!
因为在我国缴费基数可以是平均工资的60%-300%,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资是6000,也有可能按照3600元的基数缴费。
因此来看,缴费基数就格外重要了,尽量满额缴费,其实满额缴费也不是说按照社保的100%的档次,而是按照上一年度全额应发工资来作为基数。
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给职工少缴社保,有的甚至不交,国家为了遏制这种情况,将社保和税收挂钩,这样一来,类似问题将受到打击,也会逐渐减少!
二,社保缴费年限长!
虽然规定养老保险只要交够15年就能退休后领到养老金,但是15年只是最低缴费年限,一般只能领取1000来块钱的养老金。
在绝大多数地区,养老保险哪怕按照最好300%的缴费档缴费,15年最多也就领到2000来块钱,如果想领到5000元养老金,就必须缴费更长的年限,最好能缴够最长年限,这也印证了长缴多得的原则。
三,越发达的地区,养老金水平越高!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有一个要素是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如果养老金的发放地在四川和上海,差距肯定会比较大。
因此退休地也是决定养老金水平的一大因素,想要拿到更高的养老金,在发达地区退休比落后地区更容易!
四,工资薪酬水平!
决定养老保险缴纳基数的,最终还是工资水平,未来税务部门负责社保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人满额参保,如果工资水平达到7000元,缴费35年,养老金水平5000元也不是难事。
当然,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的话,大部分人并不追求过高的养老金,而是有一份养老金保障就满足了,想要达到5000元的养老金,最低也要缴费30多年,而且缴费金额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因此社会上很多人提议,灵活就业人员不缴纳社保,而是每年攒1万块钱,来作为养老保障,你感觉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