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谣言基本上每年都会传,传得跟真的似的,可以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国家发不起养老金了”,就是其中的一条。
或许是由于高昂的医疗价格,也或许是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很多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总是充满焦虑,担心自己老了看不起病、没人照顾或没有钱。
这种情况下,关于养老金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大家敏感的神经。
到底我国的养老金运营得如何?11月24日,社保基金会发布了养老金运营的年度报告,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本期话题:
1.养老金2019年运营基本情况
2.2035年养老金会耗尽吗?
3.靠养老金能否解决养老问题?
一、养老金2019年运营基本情况
11月24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2019年度)》。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总额为10767.80亿元,超过万亿,更难得的是,与2018年的7032.82亿元相比,2019年养老金资产总额实现了53.11%的同比增长。
而2019年度,养老保险基金的权益投资收益达到663.86亿元,投资收益率为9.03%,大大超过了年度的CPI指数,通俗地说也就是跑赢了通货膨胀。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更是为此点赞,称养老基金“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为推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2035年养老金会耗尽吗?
去年社科院发布了一篇报告,提出“养老金或于2035年耗尽”的说法。一时之间无数自媒体蜂拥而至,大肆传播,一度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
但关于这个问题,人社部曾明确回应:养老金能保证长期足额发放。
到目前为止,全国社保基金的战略储备超过2万亿,而且部分国有资本还会被划转进社保基金,各级地方财政也相应作出了加大对养老保险资金投入的安排。
所以总体来看,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此外,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我国在各个层面作出的改革其实从未停止。
比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虽然对于延迟退休大家褒贬不一,但这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
三、靠养老金能否解决养老问题?
养老金能不能正常领,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即使能够正常领取,它能起到的作用也需要进行讨论。
生活中见过不少老人,有些是城里的退休干部,老来拿着还不错的退休金,每天带带晚辈散散步,过得很惬意;
也见过一些农村的老人,年轻时劳作留下一身病痛,老来要么领低保,要么拿着很有限的养老金,虽然日子能过,但眉头从来没松过。
根据清华大学最近发布的养老报告,我国平均养老金替代率不足5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退休后,收入都会锐减到之前的一半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只靠养老金似乎很难保证我们想要的生活质量。
那么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其实养老有三大支柱:其一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社会保险制度,是最基础的保障;其二是企业或事业单位建立的各类退休计划,但在我国有退休计划的单位极少,覆盖率低,保障程度也不高;其三则是来自个人和家庭的支持。
对于前两大支柱,个人能做的其实很有限,所以我们应该把目标放在第三大支柱,也就是个人养老金上。
构成个人养老金的来源可以有很多,比如:商业养老保险、年轻时储蓄的养老基金、银行存款、可能的工资性收入、房租和子女的赡养费等。
根据这些来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建议:
1、适当配置商业养老保险,比如年金险。年老时领取固定的年金。
2、建立个人养老基金,进行一定的储蓄,根据养老需要的总目标规划自己的资产。
3、考虑从事退休后可以返聘的职业。
结语:
总而言之,养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既重大又独一无二的课题。但对于养老金,大家不妨放下心来,毕竟养老金每年能赚几百亿,涨得比通货膨胀还快,按时足额发放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是梧桐君,欢迎关注,有任何保险方面的疑问都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