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然而,近期涉养老机构的服务纠纷有逐渐增多趋势。记者在北京、长沙、南昌等地调查发现,多地发生养老机构“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动辄数十万元的养老钱被卷走。(1月3日《北京青年报》)
涉养老机构“跑路”现象频发,这是极不正常的,养老机构老板坑的是老年人们的养老钱,这些老人前期交了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的“会员费”,原本得到的承诺是可以预订养老服务,还能获得分红收益,但老板突然“跑路”,对这些老年人来说,没了养老钱,就有了后顾之忧,无形中就会增加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员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个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省吃俭用积蓄了许久的钱,就希望老年不会过得血雨腥风。
一些养老机构以销售会员卡、优惠卡等名义,让老人存入一定金额,以获得优先入住和打折优惠资格;个别机构还会承诺在不能入住的情况下,按预存金额的一定比例返还本金和高额利息。不得不要“佩服”,这些卷走养老钱的“咬”老机构,一举就俘获了老年人,成功让老年人交了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的“会员费”。而这些老年人却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看中的养老机构,“有些别有用心的经营者进入养老行业的动机就是为了圈钱,而不是真正想从事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咬”上的却是他们赖以养老的养老钱,这真的让他们欲哭无泪。
然而,一些老人动辄数十万元的养老钱被卷走,我不禁忧从中来:这些老人以后养老怎么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些养老钱被卷走的老年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想必不会再相信“咬”老机构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刻不容缓,得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控,扎牢制度笼子,严加看管防范打击遏制,为老年群体守好养老金安全之门。
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通常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他会被人们笑为“笨蛋”,如果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各摔一跤,他们会被人笑为两个笨蛋。按照“修路”原则,人们正确的反应应该是:是谁修了一条让人这么容易摔跤的路?如何修正这条路,才不至于再让人在这里摔跤?如果有人出错,可能是个人的原因;如果有人在同一地方重复出错,那肯定是路有问题。
笔者认为,之所以动辄数十万元被卷走,养老机构“跑路”问题就出在“路”的身上。民政部门备案的养老机构一般按月收取费用,最多不能超过一年。但养老地产、养老金融、旅居养老等新业态,通常采取“卖卡”预售模式,这给经营者“跑路”留下了可乘之机。“钱到他人手”,这些养老机构以销售会员卡、优惠卡等名义,让老人存入一定金额的钱一旦到了养老机构,“要等他人有”,这些老人就没有主动权了,预订的养老服务这事很可能就悬了。
动辄数十万元被卷走,养老机构“跑路”咋办?解决好占总人口近20%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是刻不容缓的重大民生工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为此,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方面,老年人要加强消费教育,“擦亮眼睛”提高辨别能力,多方了解养老机构的实力,不要追求优惠而支出大额预付。同时降低预付额度,缩短使用周期,综合考虑养老机构情况,并尽量签订书面协议。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的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也应像旅游服务业、食品安全等领域那样,加强综合监管政策措施,通过销售预付费性质会员卡等形式进行营销的,按照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明确限制性条件,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此外,对于允许实施会员制收费企业,监管办法要求会员制收费额度原则上不能超过经营者可抵押物估值,且不得投资风险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