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日本“孤独死”的绝望与无奈,清洁员成死亡的见证者
2020-11-22 09:19  浏览:35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日本的“魔咒”

你能知道吗?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有3610万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29%,在全球数据中稳占第一。不过这个第一可不是谁都想要的,它反应了日本正在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那就是人口老龄化。

既是人口的不断衰老,也是新生儿出生率的断崖式下跌。今年下半年,日本政府也颁发政策鼓励生育,只要产妇确认怀孕四个月以上,就能得到将近42万日元,也就相当于人民币2.8万。这本是一个好消息,却仍旧冲不破人口负增长的魔咒。

不少超六成的日本老人表示,愿意退休后再就业。今年甚至还有法律规定,将政府人员的退休年龄延长到70岁,比之前的65岁提高了五年,并且在养老金压力和劳动力紧缺的社会环境下,退休年龄可能还会推迟。


这种极端的人口少子老龄化,仿佛是一种慢性病,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出很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劳动力不足,拉低经济增长速度。

同时,现役的劳动人口减少,退役劳动人口增加,使得社会养老金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劳动力的年龄再次因为老龄化而被模糊,也变相加深了各种老龄化现象的隐患。

不过不管是新生儿还是老年人,整个社会的运作,还是要看劳动力最集中的人群,现在在日本社会中,更多的劳动力主力军,大都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是如今已经成家立业,子女上学,房贷和生活两座大山死死压着的中年人。

他们不仅现在要承受着整个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他们刚出生的年代也是同样挣扎痛苦的。关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著名摄影家内藤正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都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剧场。”

这样一句话不仅是血淋淋的事实,生动描述了日本当时的社会有多动荡,各种暴力运动在政治家的推动下,将整个日本都笼罩在一种奇异怪诞的氛围中。


始于荒诞又无助的70后们

用在如今的日本社会上同样也适用。在现在,见证过甚至刚出生在70年代那个动荡时期的他们,又将在21世纪,面对另一个紧迫而且低欲望的模式。

一些七八十岁老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上班,紧迫又无奈,失去了一个老年该有的颐养。年轻人不再热衷于去和朋友交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除了上班之外,更多时间都会宅在自己家里,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

而尚在中年的他们,面对着整个日本社会的,一种来自社会和团体的压力。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并不大,但资源的匮乏导致社会平均资源较少,而且相对的人口密度大,使得可能原本只有一人的资源,要分配给四到五个人。


再加上前面所说的,越来越高的老龄化向养老金体系逐步施压,使得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可能用在三四个老人身上,一些老人甚至因为不到退休年龄,还要继续缴纳着养老金,供养自己。

这样老年无所依的场面,也许会是70后的结局,更可怕的是如果养老金体系在未来的30年内进入僵局,70后或将面临更惨淡的局面。

那些成家的中年人们,面对着社会环境的稀缺资源,公司内部的巨大竞争而苦苦挣扎,更要面对一个家庭的负担,使得他们不断压缩自己的需求,从而得到最低的生活水平。

但更多的痛苦不止他们,还有另一些终身不娶的中年人,他们除了每日上班外,更倾向于宅在家里,就像年轻人一样,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甚至于对外界的抵触。


除了上班族外,他们有的会主动把自己封闭在屋子里,与社会隔绝开,最后因病或者其他原因死亡,而且不善交际的他们在死后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被人察觉或者知道,只留下一屋子垃圾或者自己喜爱的手办或动漫。

“孤独死”的绝望与无奈

这就是70后最鲜明的特征,将自己和整个世界孤立开,然后在漫无目的和看不清前路的绝望中慢慢死去。并且伴随着“孤独死”的人越来越多,日本由此也诞生了专门的清洁工作,那就是孤独死现场清洁员。

因为“孤独死”的人大多都是很久之后才会被发现,尸体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污垢和气味等,卫生环境非常恶劣。打开那扇门,整个房间不仅阴暗死寂,静得仿佛早已与世隔绝,而且更多还是恶心难闻的腐臭味。


而这些孤独死现场清洁员就会受逝者住宅的管理人或者亲属委托,为死者整理遗物,并对住宅进行清理消毒。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有时因为屋内环境或者尸体情况,还要准备杀虫剂或者电锯等工具。

直面每一个不愿参与社会而死去的人的死亡,他们是每个逝者最后一个“孤独死”的见证者。而这,在伴随着日本越来越走向死结的道路上,只会让“孤独死”的大军更壮大。

2010年,HNK电视台曾播放过一档纪录片《无缘社会》,是专门针对日本这一现象进行跟踪观察的,并且结果也在日本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纪录片里,有的只是在公司勤恳工作20年不曾休息的工薪族,仅在一夜间便流落街头;有的只是一生未婚,独自生活在狭小房子里的单身女性;更有膝下缺乏子女陪伴的空巢老人,和只愿意在虚拟环境中寻找慰藉的人们。


曾何时,亲情已经冰冷,无感无知的网络变成了精神唯一的寄托。这种极端的孤独方式,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少关注,其中有一条评论是这样讲的,“那些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以至于最后孤独死去的人,曾经都不过是和你我一般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生命的意义

社会的包容远大于孤立,对此,日本官方也曾做过调查,有将近55%的成年人,都有“孤独感”,也许是出于害怕和压力。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这个社会上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融入到这个社会,有的人宁愿品尝孤独,也不想触碰世界。这不仅是一个人群,更是一个国家的缩影,


即使现在年轻的我们,何尝没想过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躲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看完日升日落后,闭上双眼安静死去。但人生的每一份痛苦,其实就像分娩一样,挣扎熬过去之后,等待你的是更坚强的内心,和更真实美好。

现今社会,对于不仅是对于日本的70后来讲是压抑痛苦的,抑郁,焦虑等各种因素都会让每个人成为“孤独死”的一分子,“孤独死”是绝望的,但在绝望前,还有无数机会去选择希望。

社会永远是包容大于孤立的,所以每个人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相信不久后,政府对于此类精神现象会更重视,或进行更加完善的治疗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展示出自己的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发布人:ff02****    IP:106.39.4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