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太拒上中国户口,不领养老金,临终前道出真实身份不简单!
五星红旗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那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万里长征”路上之所以我们能屹立不倒,那是因为先辈们用自己血肉筑成了平整基石。
如今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这全是革命先辈们用性命争取的,是祖国的日益强大保证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永远无法想象战争带来的痛苦。但那些被炮火洗礼过的现存老人,对他们来说,战争留给他们的,只有不可磨灭的苦难印记。
古代,有旗帜令牌,代表身份象征,有语言服装标志国家地界。今天,有户籍、有身份证等等告知别人你来自何方。可以说,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界,什么国家,户籍对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东西。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草头布衣,都有各自的身份信息和户籍档案。
但是,在陕西地界上,却有这样一位老人,虽然一直生活在中国,却没有中国户籍。最重要的是,老人拒绝承认自己应该拥有中国户籍,让众人费解。直到老人辞世之前,才说出来这么做的真正的原因。老人之所以拒绝中国的户籍,不领养老金,是因为老人身份不简单。
古往今来户籍有多受重视?
因为户籍的存在,中国的秩序得以维持,依赖户口,中国得以开展更多的工作,人口的登记普查,医疗社保的凭证等等都需要建立在户籍的基础之上,可见户籍的重要性。但在古代,不像现代社会一样,每个国家有着明确的划分标志。
古代社会科技不够发达,甚至往往相邻国家之间也没有一个足够规范的分界线,这就意味着,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往往有着相对混乱的身份标准。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古人们用令牌,服装,姓氏等作为区分,方便政府的管理。也就是说,即使是时代不同,每个人也都会受到户籍的制约。户籍也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发展到今天,户籍制度已相当完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户籍,结婚生子、外出乘车、旅游煮点、上学工作都需要用到户籍,没有一个正当的身份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因为没有到达法定年纪结婚生子的人,因为没有户籍,孩子没有办法接种疫苗。因为户籍区域的不同,孩子没有办法在心仪学校就学。
当然,前文也说道,户籍是千百年的时间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才形成今天的样子的,并非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在我国的建国初期,户籍制度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善,抗日战争以及内战的原因,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没有地方能接纳他们,随着我国人口普查的到来,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户籍制度的问题,开始想办法重视人民户口问题。
有了户口,你才能被一个国家所承认,所认可。户口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没有户口的人,更有人拒绝拥有户口!陕西就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多次拒绝拥有中国户口。
一个特别的老太太
老太太名叫王玉兰,但王玉兰却并非她最开始的名字,是其子女为老太太取的名字,人口普查期间,政府发现了这位老太太的存在,由于长时间生活在中国,中国老太的穿着打扮,流利的中国语言,地地道道的中国儿女,加之年龄近百,政府以为是年代遗留下来的问题,遂给老太太补发中国户口,但却遭到了老太太的多次拒绝。
但每次却总是不说缘由。直到辞世之前,老太太才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自己的儿女。老太太本名水晴秀子,在战乱年间,随父母从日本逃离到中国。三岁那年,水晴秀子来到中国,之后便再也没有回过日本,一直在中国长大,学习中国的文化。后定居陕西,与一中国男子相爱,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除了国籍,她和中国妇女没有任何的区别。由于从小开始讲中国话,王玉兰也没有在他人面前讲述自己的经历,更没有同他们说日语,所以理所当然地被别人认为是地道的中国人。之所以没有辩解,是因为自己不想被人知道自己的日本人的真实身份。
但大限在即,王玉兰虽然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了隐瞒,却也不想一直这样下去,最终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子女,希望得到自己子女的谅解。
对于王玉兰来说,行为做法可能不被人理解,但真正错的是王玉兰吗?倘若没有战争,王玉兰应当是说着流利的日文,在木屋中穿着和服,做好寿司,等着自己的丈夫。所以王玉兰也只是战争下无辜的牺牲品而已,至于她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