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遇便注定缘分一场。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一,导语
原来的年代,老人养老只得靠子女,甭管家里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只有这一种养老方式。
在信奉三纲五常的社会里,这样做不但符合社会常理,还显得子女孝顺善良,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
但现在不一样了,养老方式多样化,有养老院、抱团养老、同居养老,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
再加上现在的人,更注意生活质量,并不喜欢几代人同时住在一起,因为这样缺少个人空间和私密性。
所以,养老方式开始多样化,既满足了老人自己的需求,又赢得了儿女的尊重。
二,真实案例
01
讲述者:曹丽梅,68岁。(为方便叙述,全文采用第一人称)
我叫曹丽梅,今年68岁,现在我跟老伴在家里养老。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我所说的在家养老指的是社区养老。
虽然我年龄不是很大,但由于体质较差,做不了家务、也伺候不了老伴,所以我们俩都报名了社区里的居家养老。
我们晚上回家住,白天在社区养老院里吃饭、聊天或做运动,那里边都是我们这么大年龄的人,共同语言多、有说有笑非常好。
里边的饭菜都是做给老年人吃的,特别注意油和盐的用度,色香味俱全;而且他们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比较好,笑容满面、欢声细语。
最关键的是,那里还配备了我们需要的护理人员,他们都会简单的医护知识,像一些小感冒,就不用去医院来回跑了,既方便又省心。
这样的话,也不用住在儿女家里,等着他们伺候,从而麻烦他们。
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养老方式,还能住在自己家里,感觉特别好,哪儿不舒服就直接告诉社区养老的护理人员,他们会给我们最准确的建议或护理的方式。
02
讲述者:郑琪琪,67岁。
我叫郑琪琪,今年67岁,目前和两个闺蜜住在一起,我们选择的是抱团养老。
其实,我们的年龄还不大,几个姐妹在一起,除了爬爬山、逛逛街,也会偶尔来趟远门旅行。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宋姐住在一个小区,我俩都是单身老人,有时候有共同语言,时间长了,处出感情来了,遇到什么大事也一起商量,遇到什么困哪就相互帮扶……
再加上我们俩特别投脾气,我就提议两人直接住在一起住,彼此之间还有个照应,年纪大了,说不上哪天磕着、碰着不能动了,所以身边不能缺人。
我也知道现在的小辈们不愿与父母同住,说实话,我也不愿与子女同住,没有共同语言、思维差异太大,即使没有大矛盾,住起来也非常别扭。
到时候弄得彼此都拘束,隔阂就是这么产生的,没有距离美了,有的只是琐琐碎碎的争吵,伤了彼此的心,弄得老人没有老人的体面,小辈没有小辈的尊严。
所以,我坚决反对与子女同住,但身边也不能没有人,再三考虑之下,我选择抱团养老,要好的朋友住在一起,相互玩耍、相互照顾、何乐而不为呢?
自从跟宋姐住在一起之后,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滋润了,随后,又把我的发小也拖了进来。
现在,我们三个人相依为命,不管谁的孩子过来,我们都跟着乐呵一阵;平时的时候,我们三个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健身、一起逛街,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03
讲述者:滕兰琴,70岁。
我叫滕兰琴,今年70岁,来养老院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
丈夫离去之后,我一个人在家里太孤单,孩子们又忙,也没时间陪我,整天坐在家里发呆,也不愿意出门,不运动,饭量就小了。
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关键是自己也不愿意做,做了就剩下,时间长了,我就凑合。
心情越来越抑郁,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也有自己要忙的事业和需要照顾的家庭,根本就无暇顾及我,更不可能整天陪着我了。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住到了养老院。
在这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几点唱歌,几点自由活动……很充实。最重要的是,吃饭也能按时了,虽然吃不了太多,但每顿都吃,生活变得有规律了。
这里的老年人很多,可以随便聊天,有人说话了,心情就好了许多,再也不会一个人钻牛角尖了。
住了半年,交了好几个能说上话的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逗个乐子、说个笑话,生活就像镜子,你对ta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他也会对你笑。
每到周末的时候,孩子们会过来看我,当他们看到我心情好、吃饭香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也会少了担忧,多了快乐。
我目前觉得养老院是个好地方,即有人照顾一日三餐,又有人陪着聊天充实时光,另外,也不会给孩子添麻烦,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三,小结
随着养老方式的多样化,可供人们选择的也越来越多,也就不至于像原来一样,只有一条路可走而委屈自己。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居家社区养老、抱团养老和养老院,吸引着不同的群体,既可以解决老有所养,又可以使她们老有所乐,一举两得。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养老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新时代的老年人,会过上既有体面又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