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辛刚 青岛报道
年轻时存“时间”,年老时提“服务”。12月24日,记者从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青岛市将全面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现服务时间全市通存通兑。据了解,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APP已于11月9日正式上线,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志愿者3693人,服务对象2619人。
“时间银行”已三区试点 两千多名老人“尝鲜”
据青岛市民政局局长王哲介绍,“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为80周岁以上城镇户口空巢独居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和时间银行存有时间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照《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细则》规定,城镇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是指没有子女或与子女不在同一街道(镇)居住的、且连续3个月以上独自生活的城镇户口80岁以上的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是指因子女离开农村户籍地区级范围务工、学习、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等6个月以上,老年人自己留在户籍地生活,身边无赡(扶)养人或赡(扶)养人无赡养能力的60周岁以上的,在青岛市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平台上备案的农村户籍居民。
目前,青岛市为开展试点的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的80岁以上城镇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留守老年人每周免费发放4个小时的服务时间,可供服务对象发布服务需求。目前,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已有注册志愿者3693人,服务对象2619人。
互助养老模式新探索 破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难题
“年满18周岁、有公益服务精神、有从事养老服务的时间,身体健康、无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和严重违法记录。志愿者可以将自身储存的服务时间赠与他人使用。”王哲表示,时间银行是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理念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政策设计,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在全市统一的服务平台上按一定规则记录储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当志愿者需要养老服务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可以发展互助养老模式、有效缓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
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在遵循《志愿服务条例》的基础上,对养老服务的项目、标准、管理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并明确了奖励的标准。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已有的青岛电子时间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币被记录在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App中,同时还记录在志愿者的社保卡上。
志愿者持安卓手机,通过在应用市场上搜索“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或扫描宣传册中的二维码,即可下载“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App,登录App后,通过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和身份证验证后,即可注册成为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可以在任务大厅选择订单进行服务。服务时长确定和记录的标准为:志愿者到达服务对象家中,在手机App上完成“点击开始服务”“滑动结束服务”“双方评价”“服务对象确认”等步骤,服务时长就可以计算到志愿者的个人账户中,若5个工作日后服务对象仍未确认服务,系统将自动确认服务且服务时间划入志愿者个人账户中。
此外,时间银行以非专业服务项目为主,主要包括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和精神慰藉六大类。助餐包括上门送餐和帮助购买食蔬等;助医包括陪同就医、按医嘱代为取药和购买药品等;助浴包括洗浴看护和接到养老服务站点洗浴等;助洁包括理发、家务整理、帮助清洗衣服等;助急包括各项日常生活应急协助服务项目;精神慰藉主要包括心理疏导或陪伴聊天等。
以政策扶持为支撑 确保互助养老机制健康长远运营
据了解,今年4月14日,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细则》,明确了时间银行管理机构和服务站点相关标准及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务对象审核、注册、退出等相关标准规范;时间银行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流程及服务标准;时间银行服务项目种类;时间银行服务安全管理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时间银行服务站点以及时间银行志愿者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加大对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投入和保障力度,确保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能够健康长远运营。”王哲表示,一是加大建设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区市一级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工作队伍,做好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宣传、维护和指导工作,帮助高龄服务对象通过平台发布服务需求。二是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服务流程和标准对志愿者和服务对象进行监管,杜绝安全隐患。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对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志愿者投身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社会参与度。联合有关部门,对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活动、累计时间较长的志愿者予以精神物质奖励,并作为典型进行培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