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工作论文(下称该论文),引起广泛热议,其中这一冲上热搜的观点,据说对文科生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我看了一下这篇论文,发现不少非常有意思、现实又扎心的观点:
“老年人处于生命周期的净消耗阶段,与经济负相关;劳动力人口提供劳动、创造产出,与经济正相关。”(老年人只花钱不赚钱,给经济发展拖后腿了)
“养老改革,要么降低养老金标准,要么多付出劳动,以实现养老金可持续。”(要么少拿养老金,要么多当几年打工人)
“生育为本,养老为辅。放开和鼓励生育,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养老来源,解决金字塔底部变窄的问题。”(多生娃多创造劳动力,为养老做贡献,冲)
不管你相不相信,养老问题真的已经这么严峻了。
1、人口问题如何影响养老?
该论文指出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转型更快,时间更短
1950年:金字塔模型,顶部的老年人少,底部的新生人口多,有着庞大的劳动力支撑。
2019年:长方形模型,人口增速趋缓,金字塔顶部的老年人增加,老龄化程度上升,但还能hold得住。
2050年:倒金字塔模型,老年人占比继续增加,少儿和劳动人口继续减少。社会最大负担的老年人进入资产清算阶段,也就是得通过卖房、卖股票、卖债券等来维持生活。而没有固定资产的老年人怎么办?
(来源:《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②老龄化更严重
老龄化社会: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超过14%则为深度老龄化社会。
首先,老年人规模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长期居于世界第一。
其次,老龄化速度快。2000-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7%上升至12.6%,预计2022年超过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一过程只用了22年,远快于其他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
(来源:《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③少子化更严重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等原因,1950-2019年,我国迅速从高生育率国家转变为低生育国家。
不过,即便2016年开放二胎,人口出生率也是逐年下降。
此外,《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1003.5万,和19年的1179万同比下降14.9%。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出生人口、劳动力越来越少,双重夹击下,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还进一步加重未来养老负担。
一方面,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2019年为17.8%(即100名劳动力,需要抚养18名老年人),预计2035年、2050年分别为32%和43.6%。另一方面,政府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快速上升,随着老年抚养比上升,这一支出将继续增加。
(来源:《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假设养老金支出>补给,会不会耗尽?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在2027年达到峰值后,将在2035年耗尽。这意味着,70、80后到了退休年龄,将可能面临无养老金可领的困境。
(来源:《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
决定我们能领多少养老金的关键因素,不是我们过去交了多少养老保险,而是当下有多少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
我80多岁的外婆,现在每个月能领到4000多的退休工资。
我出生那年,出生2000多万人口。
而我女儿去年出生,才出生1000多万人。
等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到了退休,老年人这么多,年轻人这么少,一大堆退休的人等着领养老金,没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我们又能领到多少养老金?
2、要多少养老钱才能维持养老生活?
相关研究表示,养老金替代率超过70%,退休者才可以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养老金替代率在60%-70%之间,可以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55%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警戒线。
ps:养老金替代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在岗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100%
养老金替代率超过70%意味着什么?假如社会平均工资10000元,那么养老金需要领到7000元,养老金替代率才能达到70%。
然而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却在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53.27%下降到2014年的43.85%。
(来源: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另外,《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人们认为至少要有182.2万的养老现金储蓄,才能拥有舒适的老年生活。
这还没有考虑未来的通货膨胀因素~
(来源:《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通货膨胀下,钱的价值变化有多快?
1981年,猪肉0.8元左右/斤;大米0.14元左右/斤;白菜0.03元/斤;现在猪肉30-40元/斤,大米3-4元/斤;白菜2-3元/斤。
1981年的“万元户”,那可是极其土豪,相当于2011年的255万。
这也意味着,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同样的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有限了。
人们认为至少要有182.2万的养老现金储蓄,这笔钱在十几年后又会贬值到什么程度?能解决多大的问题?
这还不能出啥意外或得啥大病,否则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瞬间掏空给医院;还有,寿命不能太长,否则养老钱只会越来越不禁花。
而现实情况是,《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显示:寿命越长,得重疾的概率越趋近100%。在60岁之前,至少得一种重大疾病的概率,男性约为16%,女性约为14%。如果到了80岁,至少得一种重大疾病的概率会迅速增加,男性达到58%,女性达到45%。
(来源:《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
而且,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均寿命延长已是趋势。一辈子这么长,谁敢说疾病不会找上自己?
种种养老难题摆在面前,这就不难怪国家开始研究延迟退休和鼓励生育政策了。
然而,即便退休年龄延长,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职业生涯黄金期也就在摆在那里,很多民营企业的招聘年龄门槛都定在“35岁以下”,我司HR还说:“超过40岁的简历,做得再漂亮,我们看都不看”,这意味着什么?很多人不到40岁,距离退休遥遥无期,就可能面临失业,连养老保险都没交够年限,领养老金的条件都达不到,又如何领养老金?
如果找不到能缴纳五险一金的工作,连入驻市场卖菜都有年龄要求。之前就爆出某市场对入驻商贩的年龄要求:“女摊贩不得超过45岁,男摊贩不得超过50岁。”
而在房价、教育等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很多小年轻连一胎都不乐意生,谁敢轻易生二胎三胎?
3、养老难题下的养老焦虑!
最近,“金融化”养老产品、兼具“分红”的养老机构等养老骗局被扒了一遍。
从过去的天价保健品,到今天的养老机构骗局,人们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为什么总被盯上?
2018年5月,宜昌“乐享家”养老机构,骗取近400名老年人2680多万投资款,突然关门大吉,人们寄托在它身上的养老梦瞬间成泡影。
2020年11月27日,四川绵阳江油法院公开审理集资养老诈骗案,该案以福利补贴消费券为噱头,以预交养老费的方式,非法集资3209.5万元,700多人上当受骗。
2021年1月19日,湖南益阳62岁曹姓老人,因全部积蓄投资的纳诺老年公寓出事,绝望之下纵身跳江。据报道,纳诺公寓非法集资案共涉及4000多名老人,高达3亿多元合同款。
银保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曾指出其中的套路。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一个个养老骗局的背后,是人们无处安放的养老焦虑。
然,日光之下无新事。
比如,某些保险公司推出的养老社区,和这种集资养老背后的动机又有什么区别?
同样是抓住大众的养老焦虑,提前把人们的养老钱圈进来。前者让客户为了养老社区的居住权利,买了一堆没啥用的理财产品;后者同样是让客户为了养老院的居住名额,预交了不菲的保障金。
只是,保险公司受监管,不能跑路,而所谓的养老机构,有卷钱跑路风险。
难道等我们真正需要入住养老院/养老社区时,再去交钱,再去买理财产品,就真的没有居住名额吗?
4、养老到底还能依靠什么?
①养儿防老?
如今的小年轻,多少人被房子、车子、孩子等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养儿不啃老已经烧高香,还指望孩子养老?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
“想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一对小年轻上面四个,上面这四个顶上还剩两三个呢,请问他养得起吗?”
“假如人的平均寿命有85岁的话,我们就别占人便宜了,活够84岁就行了。
在80岁那年身体出现健康问题,83岁那年才得大病,84岁那年就去世,少受点苦。
可千万别演变成了我活了85岁,70岁就成了病秧子,75岁就常年跟医院打交道,自己承受不了,孩子承受不了,社会承更承受不了。”
②个人养老金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三大支柱体系,第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我们缴纳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第二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也就是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
那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啥?
“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其实,就是将自己的钱存到一个养老账户里,由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运营管理,退休后再按月领取,归根到底还是要求个人多攒点钱,而且要让攒到的钱扛得住通货膨胀,不能贬值太厉害。
具体政策将在今年9月出台,拭目以待~
另外,央行工作论文对于推进养老改革,其中提到:
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前者由财政兜底,定位是保基本,不应标准过高;后者由企业和个人缴纳,政府不应补贴,可根据企业和个人条件、需求而变换缴费率和养老金待遇标准。
在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基础上,适度扩大个人账户。
划个重点:养老主要靠自己多攒钱到个人账户里~
最后,期待国家的养老政策越来越完善,助力广大民众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朴素愿望。
而对于个人,多攒钱,攒健康,攒保险,把可能出现大额经济损失的风险,比如疾病、意外等风险通过保险转移出去,万一遭遇不幸,不拖累子女,也不委屈自己,有尊严,更体面地安度晚年~
【资料来源】
[1]陈浩、徐瑞慧、唐滔、高宏.《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 2021年3月26日
[2]2019年中国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数量及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图].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004/854512.html
[3]《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https://wenku.baidu.com/view/417f688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2.html
[4]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https://www.docin.com/p-2131509689.html
[5]《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https://fdc.fang.com/wenku/495356.html
[6] 昔日“万元户” 今日255万.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1-07/20/nw.D110000zhdsb_20110720_1-16.htm?div=-1
[7]《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http://ks3-cn-beijing.ksyun.com/attachment/b09290216822e59fb986f5fd9543eee8
[8] 国家卫健委发布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http://www.gov.cn/shuju/2019-05/27/content_5395223.htm
[9]“乐享家”高档养老竟是投资骗局.https://sxw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102/08/content_81518.html
[10]养老骗局!非法集资3200余万,700多人上当.http://k.sina.com.cn/article_3177450665_bd640ca902000wpg6.html
[11]湖南益阳62岁老人投江背后:预售床位如何跳出“非法集资”陷阱?.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1-01-28/doc-ikftssap1501541.shtml
-END-
我是蜗牛君,让你买对保险少花冤枉钱。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欢迎转发支持。
任何关于保险的问题,可以关注公号【蜗牛保险经纪】or【Dr大萌萌】留言,我会以多年来为百万家庭服务的经验给你建议。
买保险前,看看以下文章,避免掉坑~
推荐阅读:
一、产品榜单:网红重疾方案来袭,看完再买不纠结,少花冤枉钱!
二、理赔案例:2个真实案例:看穿寿险和意外险的真面目!到底怎么买?
三、防坑攻略:大批不合规百万医疗险5月1号停止销售!百万医疗险何去何从?
四、社保手册:当心!医保新规5月1日起实施,再这样用医保卡,小心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