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农村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无论是在基础公共设施方面,还是在生活居住环境上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改变。以前的农村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贫穷落后,如今,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城乡差距缩小后,回乡盖房或下乡养老的人也多了,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农民的资产也被盘活,收入水平和几年前相比也翻了几番。
当然,在近些年,随着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监督和管理,为了让进城的农民无后顾之忧,国家也发话提出在农村试点两项工作、一项机制,具体是啥呢?一起看看吧!
【两项工作】
1、试点承包地延包三十年
当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经完成,这一基础奠定后,我国在今年也陆陆续续在部分县市试点了承包地延包三十年措施,这项试点工作的推进也释放出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农村的承包地是不可能大范围打乱重分了,这对于那些有承包地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如果不想种地,那么就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放心地去城里务工生活。
当然,我国考虑到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现在也实施了一项新的试点制度,在开展延包工作的同时,试点地区也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让那些已进城落户的村民把承包权转让给没有土地的村民,这一项措施对没地的村民来说是有利的。
2、试点宅基地“三项改革”
在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是农民最重要财产,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很担心家里的宅基地和房屋闲置太久或房屋倒塌后会被收回。近年,为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经在农村地区开展了一项新的改革工作,那就是给农民的房屋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这项工作完成后,我国也会在农村地区扩大宅基地“三权分置”措施,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自主盘活闲置房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租用农房养老或从事乡村旅游项目。
除了这两项改革措施之外,目前我国也在部分县市试点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鼓励那些已落户城镇的村民依法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房屋,避免农房闲置造成土地浪费的情况。而这个消息的发布,对那些无法实现户有所居的村民来说也是好消息,如果有人退出宅基地和房屋,那么自己也有机会申请到宅基地建房。
【一项机制】
近年来,在乡村治理方面我国也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早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就要求各地区在农村增加“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个机构,让一些有带头能力的村民任职会员,协同第一书记一起监督村里的各项事务。去年,围绕着农村干部建设问题,我国也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学生以及退伍军人返乡参与村两委干部选举,任职后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福利。
今年围绕着农村选举问题,我国在发布的文件中也提出了一项新的试点措施。也就是说,以后的农村,选举都要进行县级联审机制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杜绝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当选村干部,损害村民们的利益。
以上就是笔者为大家分享的好消息,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