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面临的人口结构压力更大了。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客观的说,大家都会变老,与其焦虑老龄化问题,不如贴近老年人群体,探求市场机遇。从消费习惯看,养老产业有哪些发展方向值得关注?如何缓解资源紧缺现状,有效实现“医养结合”?
基于这些问题,鲸平台从产业链角度,带你看懂中国养老行业。
一图看懂:中国养老产业链
鲸平台制图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养老产业链上游为资金端,主要涉及养老保险业。据东吴证券研究所,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三支柱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已”不堪重负“,随着老龄人口比重快速上升,退休人员数量快速扩大,在职人员工资增速远高于养老金增速等原因,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同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而商业养老保险是填补养老金替代率缺口最重要的补充力量,发展空间巨大。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业务参与养老资金端的金融服务,或直接参与养老消费端市场,业务线纵向贯穿整个养老产业链,可享受整个产业链条的税收优惠和政策红利。
产业链主体是供给端的养老服务业,涉及地产、医疗、养老看护,其中养老看护三大类分别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据东吴证券研究,目前,地产企业主导的养老地产项目主要还是以老年细分市场为目标开发出售物业为主。大部分投身养老地产的企业盈利模式均是以长期收租的方式回笼资金。不同在于,“房企系”多半采取会员费+月租/服务费的模式,而“保险系”多半采取购买保单获得入住资格+月租/服务费的模式。
图片来源:头豹研究院
养老医疗:医药市场潜力巨大进入高速成长期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用药已占到总体用药份额的一半以上,而且其未来增长速度会比整个行业增速高出约2%-5%。
而在老年人医疗服务方面,基础较为薄弱。社区医疗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专业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急需解决。目前,“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得到进一步推广。据头豹研究院,中国民营养老机构已形成两种“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1)在民营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医务室和护理站,配置医生和护士,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该模式的代表企业有亲和源、恭和苑;(2)位置临近的民营养老机构和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上门巡诊、紧急治疗绿色通道和转诊服务,该模式的代表企业有衡阳普亲养老院。“医养结合”提供的服务多样化、专业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入住,而医疗项目的增加将有助于提高民营养老机构的综合收入,因此实现“医养结合”将成为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养老看护:居家养老成主流
据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按照各地颁布的“9073”养老办法,我国的发展目标是:90%的老人为居家养老;7%的老人适用社区养老,即只需要护理不需要床位;3%的老人适用机构养老,即既需要床位,也需要护理。目前,中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为96%,1%和3%。
居家养老往往需要相应的远程医疗、社区健康、家政服务、运输供给膳食、照顾起居等服务。2008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家政服务的占25.22%,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4%,需要聊天解闷的占13.79%,需要法律援助服务的占2.25%。据兴业证券研究,未来居家养老的供给缺失是行业关键突破口。一方面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需要更多懂得老年健康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专业护工持证上岗,其中介公司和劳务公司大有可为之地;另一方面,护工的培训市场也将前景广阔。未来老年人支付能力逐渐增强,护工的时薪将会逐步提高,更有利于专业性强的高技能护工获得青睐,这将强有力地推进老年照护行业和更上游的培训行业的发展。当上门居家照护不断兴起,护工按需上门和互联网的结合也将是一大看点。
相对而言,机构养老中,高端机构盈利模式较为清晰据光大证券,我国机构养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占比较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普遍。以宜华健康亲和源为例,亲和源以宜老化养老社区为依托,通过会员制入住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秘书式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及社交娱乐服务。亲和源收入主要分为会员费和服务费。收取到的会员费、服务费,亲和源一方面用于现有项目运营团队的投入,一方面用于新项目的开发,从而实现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完善。
产业链下游为需求端,老年群体的多元化的需求带动了不少新兴业态的发展。旅居养老和老年文娱为主要代表。
据兴业证券研究,旅居养老定位的人群往往需要有雄厚的家庭经济基础,老人绝大多数年龄偏低,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有支付能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新业态的异地养老对气候等自然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一般是度假胜地,而且具备医疗服务设施齐全、通讯交通条件便利等条件。季节性休闲养老、旅游度假式养老和健康养生性养老,成为标志中国养老产业流动性发展的新业态和新趋势。此外,还有温泉养生、森林养生等利用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发出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旅游产品。据2016年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与同程旅游发布的《中国中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报告》调查显示,70%的中老年受访者认同旅游消费在保持健康身心、增长见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81.2%的受访者表示,若条件允许,愿意去旅游。
老年人旅游消费意愿调查&老年人旅居最关注问题
老年人在休闲娱乐上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从出国旅游大军到免税店扫货,拥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带动了“银发经济”发展。据头豹研究院,未来10年内,随着第一代中产退休变老,多种因素叠加推动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增长,预计2024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6万亿元,老年群体的人口红利即将到来,预计政府政策支持以及资本青睐将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胡劼。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鲸平台,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兴业证券研究所、光大证券研究所、东吴证券研究所、信达证券研发中心、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