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目前社保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已经覆盖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口。虽然社保包含这笔养老金并不高,不能让我国国民们过上多么优质的生活,但是却能够保障我国居民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养老金对于我国国民们非常重要。也正是因此,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我国养老金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到了退休年龄,退休人员就可以领取该年标准下的养老金了。但是很多人在到60岁却不能领取养老金,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养老金成为我国国民晚年生活的保障
目前,我国的旧的养老体系正在逐渐破裂,新的养老体系还未建立,因此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的社会热议问题。而且我国在2019年就达到了国际认定的老龄化标准,这也正式使得我国迈入老龄化国家。
根据大数据预测,如果我国的生育率继续保持目前速度,到2035年,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将会达到三亿的规模,而到了2050年,这一数值将会增加到五亿的规模。并且我国的生育率还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因此,我国旧的的国民们的养老体系已经不再适合我国国情。因此,我国国民们未来的养老问题将交由何方主体负担还是一个问题。
因此,我国国民们也在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了很多准备,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国民更多的还是将自己的养老重担分担给我国政府。而我国政府为了解决我国现存的养老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城市和农村设立了不同的养老体系。虽然我国的养老体系庞大,但养老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我国的养老金政策。
我国国民们需要按照我国政府制定的相关准则缴纳费用,那么在退休之后,就能够每月领到一笔养老金。如果将这些钱去掉老人们在退休前已经缴纳过的费用,政府还会按照我国的物价上涨率、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来调整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数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我国国民们的晚年生活真正可以得到保障。
其实因为我国社会上存在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很多人对于我国养老金的政策已经非常了解,像养老金缴纳规、每年养老金的增速等这些复杂繁琐的问题都有所了解。大家也知道一般退休金发放时间是居民个人年龄到60岁。那大家知道这个60岁是以身份证上的年龄为准呢,还是以档案上的年龄为准呢?
退休年龄到底以什么为准?
因为我国对于人口管理实行户籍制度。每当家庭当中迎来新的生命,第一时间会携带出生证明到当地派出所上户口,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新生儿在注册户口时的信息不一定准确,但一般大家的个人信息还是以户口本或身份证为准。尤其在入学或者参加各种限制年龄的考试时,都是以大家的身份证上年龄为准。
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养老金发放认定退休年龄时会以身份证上的年龄为准。所以很多人到了60岁时,就跑到有关部门领取养老金。但是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却以退休年龄不到,不能领取养老金为由拒绝发放养老金。拿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明明到了退休年龄却不能领取养老金呢?
因为早在2005年左右,我国劳动部门就规定对于我国居民们的退休年龄认定问题,要实行身份证明与居民个人档案相结合。所以,计算退休年龄还是要按照档案上的年龄,而不是用身份证上的年龄为准。如果二者不一致,就必须以居民个人档案为准。
因此,如果居民真实年龄或者身份证上记载的年龄到达60岁后,但个人档案的年龄没有到60岁,依旧不能领取。很多人有会有疑问,明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个人信息都是以身份证为准,无论是乘坐飞机、高铁还是办理银行卡、参加各种国家级考试都需要身份证。为什么办理养老金时却要以居民个人档案上的年龄为准呢?
其实这是因为居民个人档案一直跟随着个人,与居民们个人生活轨迹保持一致。从上学开始,居民个人档案就会跟着居民到学校。参加工作时,居民个人档案又被转移到工作单位。因此,居民个人档案准确的记载了居民个人的工作年限。而身份证上的信息可以伪造虚假材料到派出所更改个人信息。因此,退休年龄的认定一般都是个人居民档案为准。
退休年龄认定的特殊情况
虽然现在在认定退休年龄时都是以居民个人档案的年龄为准,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一些人在办理养老金时,没有办理相关档案,但依旧正常缴纳了养老金费用。那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大家档案丢失或者没有相关文件时,退休年龄的认定还以身份证上的年龄为准。但是如果大家有档案,而档案中记载的年龄是错误的,那大家是能按照个人档案上的年龄为准,继续工作。
结语
现在虽然国家认定的退休年龄时60岁,但是因为我国未来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政府将会修改退休年龄的标准,所以未来大家有可能在60岁时并不能领取养老金。但是无论退休年龄怎么变化,对于退休年龄的认定还是以居民个人档案的年龄为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档案中的退休年龄是否准确。
如果居民个人档案的退休年龄与自己的真实年龄差距过大,还是要携带资料到相关部门进行修改。毕竟养老金是居民个人与政府为了保障居民晚年生活而设立保障机制,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不容有任何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