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是个非常乐观的人,结婚没几年,丈夫就因意外去世了,因为伤心过度,出现了早产迹象。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孩子在出生后不久也夭折了,至此她便开始独自一人生活。
之前家人也劝她再组建新的家庭,但她不愿意,宁愿孤独终老,尽管生活对她而言,只有苦难,但她却一直笑脸相对。
因为她觉得,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绿叶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她,和妹妹住在一起,房子不大,两室一厅,刚好够她们生活。
每天早晨,她会起来给妹妹做营养早餐,妹妹身体不太好,基本上都是她在照顾,就像以前小的时候一样,偶尔妹妹也会给她做饭。
天气好的时候,两人会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然后买菜,两人搭伴生活已经有7年了,从妹夫去世后不久,两人就在一起生活。
早年的时候,两人身体都还不错,空闲的时候,还会一起去外地旅旅游什么的,李奶奶是公务员,退休工资还可以,加上妹妹的退休金,两人生活的也还算惬意。
因为膝下无子,百年之后的遗产问题,李奶奶也早就想好了,她说,现金就捐给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能上学,房子什么的,就捐给希望工程,如果这把老骨头还有用,也捐给医院。
听到这话,让人惊讶不已,因为李奶奶并非没有亲人在世,妹妹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按理说,她过世会将遗产留给外甥才对。
李奶奶说:“财产留给谁也不会留给外甥”,因为外甥实在太过不孝,她们姊妹俩之所以在一起生活,其中就有他的“功劳”。
原来在妹夫去世后不久,外甥要和女友结婚,但他的女友不愿意和李奶奶一起生活,所以将她赶了出来。
并且在两人搭伴生活的这么多年里,外甥基本上很少过问,她们过遇到困难,基本上都是社区帮忙解决,所以对于这个外甥,李奶奶是决计不会将财产留给他。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孝顺是最基础的做人品行,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即便在其他方面拥有再多的高尚品质,也无济于事。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子女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父母的爱更是世界上最博大、最包容的爱,即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已经还会为其操心。
并且绝大多数的父母,会努力积攒财富,只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让他们能够少受一点苦。
但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也有其弊端存在,因为在长时间的无偿给予之下,会慢慢让子女以为,这就是自己应得的,本该具有的感恩之心,在下一次没有给予时,就变成了仇怨之心。
中国式父母,总是会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时刻挂在心头,但却不知,孩子已经长大,羽翼已经丰满,应该让他们自由飞翔,亲身经历所有的暴风雨,不能一味的躲避在父母的羽翼下。
终有一天,父母会老去,也会离开这个世界,到那时,没有生存能力的他们,又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呢?
李奶奶的决定看似有些不合常理,却又在情理之中,不仅让外甥知道,不是所有别人对你的好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
只有当你有足够的付出时,才会得到同等的收获,人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我们所承受的痛苦,一定是为了得到什么而付出的代价,无论是谁,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什么。
作为子女者,不仅要懂得感恩,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学会在他们年老需要帮助时,尽到自己赡养他们的义务,更应该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长辈而言,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物质,正如李奶奶,她想要的不过是外甥能够孝顺自己的母亲,如果可以能够再给予她一些关爱就更好了。
生命已经步入尾声的老人们,需要的不是大房子、好车子,更需要的是家人的关爱和陪伴。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都是相互的,只有当你付出了真心,也才能得到真心的回报,即便最后没有想象中的遗产继承,为人子女,也要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陪伴了自己多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