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豫西的一个山村里,这里贫穷落后。我爷爷去世得早,我奶奶生了我父亲和姑姑两个孩子,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姑姑比父亲小两岁。
在我们农村,养儿防老已经是传统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是家喻户晓的农村法律。可随着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养老也出现了新的苗头。特别是近些年的儿媳妇们,上演了一幕幕的养老闹剧后,农村老人的养老思维也有了新的变化。
养儿子不如养女儿,女儿比儿子孝顺。老了,真正能指望得上的还是女儿。我奶奶可能就是看到了太多的儿子不孝顺的例子,早早地在心里就形成了养老靠女儿的想法。
想法决定做法。从小奶奶就严重地偏心姑姑,好吃的好喝的都是姑姑的。尽管我父亲读书成绩很好,可我奶奶说父亲是老大,应该为家里分忧,因此,父亲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到处打工,帮助爷爷养家。父亲打工的收入都贴补了家里。就这样,娶我母亲时连婚房都没有,只是在奶奶住的三间房子的一间厢房收拾了一下,就把我母亲娶到了家里。
奶奶不是没钱,奶奶的钱是用来供姑姑读书的,姑姑脑子不够灵光,高中考了两年才考上大学。姑姑从小养成了比较自我的性格,花钱大手大脚,看不到家里的窘相,看不到自己母亲和哥哥的辛苦,好像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这些年,奶奶一直掌管着我们家的财政大权。父亲钱也没少挣,看着村里左邻右舍要么是红砖大瓦房,要么是两层小洋楼。父亲多次提议建房,都被奶奶的一句等你妹妹毕业后再说吧,就给打发了。
姑姑毕业以后,在市里参加了工作,嫁了个本地人。奶奶为了给姑姑撑面子,很豪爽地把6万彩礼全部回给了姑姑不说,还另外又陪送了2万元。
奶奶的所作所为很让父亲生气,有时就想和爷爷吵几句。都被我妈妈劝住了。我妈妈真的是很贤惠的农村妇女。她常劝父亲说,我们对得起良心就行了。母亲对奶奶那是没得说,从吃到穿,都是先着奶奶。可奶奶总是看母亲不顺眼。说母亲是在给她演戏,不是真心的。
我母亲生了我和弟弟两个男孩,父亲倍感压力山大。奶奶看到我和弟弟都是男孩,不知怎么,看见我父亲直摇头,好像在说,老了有你受的罪。
姑姑结婚时我都已经10岁了,我弟弟7岁。老人都说姑姑亲侄子赛过亲儿子,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我总觉得姑姑看见我和弟弟总是嫌弃我们,说我们太脏了。嫌弃我母亲不知道给我们收拾干净。
姑姑也偶尔回来看看奶奶,每次回来都给奶奶带一些吃的,高兴的奶奶像过年一样。姑姑每次回来东西都是直接放到奶奶的卧室里。尽管母亲多次告诫我们不准向奶奶要吃的,可小孩子都是好吃嘴,每次见到姑姑回来,我和弟弟都会跑过去向奶奶要吃的。有一次我走到门口,清楚地听到姑姑在说奶奶,让奶奶把东西藏好,你那两个孙子跟土匪似的,你不放好一会就给你吃完了。
姑姑结婚一直也没有说让奶奶去她家住一段时间,享享清福。直到生孩子,才打电话让奶奶去伺候月子。奶奶在家已经是做了十几年的甩手大掌柜了,哪受得了这个苦。刚去了几天就受不了了,她倒有办法,直接让我母亲去伺候月子了。
有一次奶奶肚子疼发烧了,输了好几天水,也不见好,想让姑姑带她去市里看看。一打电话,姑姑说感冒发热有什么大惊小怪,值不当跑那么远,先家里看看再说吧。最后还是我父母带我奶奶去县城做的检查,慢性阑尾炎,做了个手术才好的。奶奶可能是有点生气了,不让告诉姑姑。奶奶都出院快一个月了,姑姑不知道听谁说了,才风风火火地赶回家,还发难质问我父母,怎么不告诉她?
还有一次,奶奶不小心摔倒了,一下子摔断了髋骨。就是这一次,奶奶再也没有站起来。因为摔断部位比较特殊,县医院建议转到市里医院。
市里花费比较贵,住院费要预交2万元。父亲没有拿那么多钱,父亲想拿手里也没有那么多钱,父亲想着姑姑这怎么说也不会再推脱了吧。谁知道姑姑转了一圈就拿了5000元,告诉父亲,她尽全力了,钱都是借的,她家现在有房贷、车贷,实在没有钱了。父亲实在没办法了,晚上趁我奶奶睡觉了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他先借2万元送过去。
我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现在也在市里跟着人家搞工程。同在一个市里,我从来没去过姑姑家,姑姑也没有说过让我周末去他家吃个饭什么的。
我想着2万不一定够用,怕父亲作难,第二天,我给父亲送去了3万元。在我给父亲钱的时候,刚好姑姑过来了。她一看有钱了,就对父亲说,想把她的5000元钱拿回去,那是她借人家的。父亲气不过,就说她了几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姑姑暴跳如雷,胡搅蛮缠。这一折腾,奶奶全给听了个明白。
奶奶当时就气血上涌,昏了过去。醒了以后,奶奶直接指着姑姑,让她滚。姑姑哭着走了,再没来过医院。经过这一下,奶奶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髋关节手术也不敢做了,只能是保守治疗。
病情稳定以后,奶奶出院后到了家里。在我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又活了两年多。这两年多可不简单,奶奶没有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靠父母,还要定时按摩。尽管这样,长期的卧床还是让身体很多器官都产生了病变。
奶奶在弥留之际,拉着我父母的手,深有愧色。嘴里一个劲地重复着一句话:“娘错了,别怪娘!娘错了,别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