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流云在草青青
在青青看来,农村老人养老有四靠。自己积攒的养老本钱,包括钱、土地和健康;二靠城乡居民养老金、居民医保;三靠子女是否孝顺;四靠低保、福利养老金和政府。
1、农村60后养老很不容易
农村的60后,现在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在农村,这个年龄基本都在劳动,离所谓的“退休”养老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他们往往会活到老,干到老,一直干到没有劳动能力为止。
有的到城里打工,有的做生意,有的守着一亩三分地儿……大多是自己养自己,还养老养小,其中有不少人被啃老。
尤其是子女考上大学后到城里工作,买房钱最起码是首付,大多是父母支付的。农村人大多孩子多,负担重,又基本都有儿子,越来越高的彩礼钱,酒席钱都是父母的负担,一辈子都在拼苦力填坑。
农村的60后很悲催,这一辈子净吃苦了。其中很少有人能拿到城里的养老金,用来养老,大多数人只有机会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明白人还会缴纳城乡居民医保。
目前除了上海和北京及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还很低,每个月大约只有一两百元,指望城乡居民养老金养老,还不够现实。但农村有粮食,再有居民养老金,终归饿不死。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按年缴费,交一年保一年,多大岁数都能交,性价比很好,每年只需缴纳几百元,就可以获得一年的医疗保障。
无论是农村的60后还是城市的60后,其中清醒的人,大多都会提前考虑养老规划,多积攒点养老的本钱,攒点儿过河钱,尽量少拖累儿女。
2、土地和健康是农村老人养老最根本的保障
对农村老人来说,用于养老的最宝贵的财富首先是土地和健康。有了工地,就有粮食,有菜吃,还能养猪养鸡养鸭。身体健康,就有劳动能力,就一直能养活自己。没有劳动能力时,土地也可以包出去换钱花。
如果手里又积攒了足够的养老的本钱、过河钱,养老就有了最基本的底气,晚年生活就有了尊严,有了进退的余地,相对从容。
3、居民养老金和居民医保是农村老人养老的标配
其次,最可靠的保障是居民养老金和居民医保。只要买够15年的居民养老保险,甭管多少,就有一份月月可领,终身陪伴,胜似半个儿女的养老金,手里就有了零花钱。
只要每年坚持买居民医保,不是特别要命的大病,就还敢看,不至于病了等死。
4、养儿防老在农村根深蒂固
养儿防老是农村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很多农村儿女到城里生活后,变成了城里人,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工作及生活的重压,往往使他们不堪重负。
无论是金钱的给予,还是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晚年的日常照顾,都做得越来越不充分。也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于是养儿防老分出了不同层次,有的儿女既有心又有力,老人的晚年是幸福的;有的儿女有心无力,老人的晚年比较纠结;有的儿女没有养老的孝心,老人的晚年就很凄凉。
拥有孝顺的儿女是老人的福报,但不是每个农村老人都有这样的福分。
5、政府是农村老人养老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以上种种,农村老人都不拥有,那往往就要靠政府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建立了多重的社会保障体系。
符合政策的可以吃低保,享受福利养老金。到了一定的年龄,还可以领取高龄老人津贴。低收入群体可以领取困难救助金。残疾老人还可以领取残疾津贴及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政府还会供养三无老人、五保户。
结语
农村老人一辈子不容易,晚年应该有相应的养老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为此,一要自力更生,多攒点养老的本钱,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二要让自己拥有养老金和医保双重保障;三要培养孝顺的儿女;四要了解政策,不得己时可以申请国家救助救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