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隐患不断,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2020-11-30 16:32  浏览:17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中国有句俗话——养儿防老。随着社会进步,思想改变,老人的赡养义务也转移到了每一个子女身上。但是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有些时候子女越多的家庭反而养老越加困难,矛盾难以调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孟子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子孙的一个执着。至于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大可以从养老的这个角度来思考。

子孙对于家庭的延续和家庭结构的维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首先就在于赡养老人方面。由家庭中的年轻人来赡养年迈的老人,一代一代不断传承,这样完成一个比较合理的社会循环,保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的正常运转,减轻社会整体的负担,将这种压力在家庭内部就得到一个消化。


相对的,子孙也会由于这种默认的义务,而得到最好的家庭资源,得以成长壮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时候家庭资源都会向孩子倾斜。这也是继承的一种方式。以家庭财富的积累、延续来对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进行一个基本的维护。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本身也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古代有些朝代女子不用进行赡养义务,但是相对的,也不继承财产,这其中是有很大联系的。直到现在,有些地区也依旧保留着这种传统。并且,在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的控制下,子女尽孝的义务是被摆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的,违反这一义务,将会受到广泛的社会谴责。除了经济的压力,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也让子女不敢轻易抛弃老人。


像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社会成本、也可以更好地安抚老人,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良好风气。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弊端也不断凸显,网络的不断发展,让诸如抛弃老人的这类新闻不断被抛出,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也让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遭遇危机。


首先是婚姻观念的变化,结婚率连年低,且少子化的现象明显,显然已经无法达到家庭养老中需要一定数量的后代来进行养老义务的要求。

其次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断加重,让家庭养老的负担不断增大。

曾经的人口政策原因,让现在很多年轻的独生子女夫妻,在不算上孩子的情况下,按照双方父母健全来算,两个人就要赡养四位老人,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再加上孩子,就是五口人需要抚养。这种经济压力让家庭养老模式岌岌可危,并且让“二胎”政策也难以广泛施行,无法真正达到减缓人口老龄化的目的。


最后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村养老的问题。

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农村里可以劳动的人口大量外流,留下老人和儿童,也就是常说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种情况让“养儿防老”这句话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对于住在农村的老人来说养老是一件困难的事,也是难以改变的事,老人不但得不到赡养,可能还要照顾孙辈。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弥补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缺陷,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即便政府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但是相对低回报的农村养老保险对于现实的问题的解决简直杯水车薪,远远无法达到现实的需求。

就目前情况来看,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养老的最主要模式,养老金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起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的解决还是依赖于家庭和个人。

对于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解决,有些人提倡鼓励农村老人建立“自我养老”的思想,让老人树立自我的养老意识,储存积蓄,以减轻一定的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这样的制度确实有一定的可行之处,但是对于广大的老人群体来说,观念的改变恐怕还是很困难,或许只有进一步修改完善养老政策,才能平衡老年群体的养老利益,平衡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矛盾,达到平衡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我是小狼,专注于解读各种社会现象,关注我,一起分析这的世界吧!


发布人:0e25****    IP:101.229.9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