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四叔突然从桂林回到农村老宅,说要搞养殖,而且还指定就养小龙虾,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已经买房定居桂林十八年的四叔,执意要回农村养小龙虾呢?
四叔今年55岁,初中文化,从事室内装修行业近三十年,赚了些钱,就在广西桂林市买了房子。
2016年11月,四叔从桂林市某海鲜市场了解到,老家农村常见的小龙虾,居然要50元/公斤,稍微大点的,最多也就两个指头宽的,居然高达70元/公斤,在小夜市摊上,点一盘最多三四十只的小龙虾居然就要200元,平均一只差不多要五六块钱,四叔大吃一惊:这是暴利啊,比粉刷墙壁,铺地板,贴瓷砖,赚钱容易多了,还没那么伤害身体。
而且,现在也老了,干不动装修这活了,四叔想着两个堂弟还都没结婚,将来肯定要一大笔钱,于是,他把这事跟婶婶商量了一下,婶婶有些犹豫,觉得前期要出大笔钱,万一亏了,那不是连养老的钱都没有了,婶婶没有立马同意。
婶婶的性格有些内向,文静,虽然大事都听四叔的,还管着家里财政大权,但是对四叔的经济管控并没有那么严格,经不住四叔的软磨硬泡,婶婶妥协了,但是要他回老家,找我爸跟二伯商量。
2017年2月某一天,四叔电话都没打一个,就出现在了农村老宅。
四叔把养小龙虾事跟我爸还有二伯详细说了,从场地选择,人工分配,技术学习,幼苗购买,饲料选购,一直到销售渠道,讲了大半天,我爸跟二伯愣是没同意,觉得风险太大,万一养不好,或者价格跌了,又或者技术学不会,那不是打水漂了吗?
四叔跟二伯大吵了一架,要不是都年纪大了被我爸拦着,二伯绝对会揍四叔一顿。
农村人的思维有时就这样,没有闯进,没有胆量,也不愿意去学习;觉得老了学不会,不想费那个心思;也不想冒险,哪怕去尝试一下也不行,钱袋子捂得死死的,就算你把某项产业说得天花乱坠,依然不会迈出那一步,有些农民穷那都是有原因的。
四叔二十岁就去了桂林闯荡,在那里生活了将近三十年,眼界宽了很多,更能体会,去卖苦力,干体力活,那都发不了财的,一旦老了有个大病就得掏空家底,甚至卖房救命,四叔虽然有些冲动,但是想的还是挺远的。没有我爸跟二伯的支持,四叔就向远嫁长沙的堂姐寻找支持。
堂姐是家族最有文化的人,会四国语言,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个外贸专业的研究生。很快堂姐被四叔叫到了老家。老宅大堂屋里,坐满人,连村长都来了,四叔抑扬顿挫地向全家族的人,介绍了小龙虾的销售火爆和巨大的利润,还重点说了村子这边,不论是水质还是场地都适合养,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堂姐当时听了没有立马表态。四叔有些急眼了,说完眼睛就盯着堂姐等她的说话。
堂姐觉得可以先试点,包两口水田,用来养小龙虾,看看养殖技术难不难学,小龙虾的产值怎么样,再来考虑适不适合规模养殖,这是老成的办法了,通常农村养殖都是试着养一点,以观后效。
经过一天的讨论,二伯还是有些不愿意,觉得风险太大,什么准备都没有,匆忙就搞起来,有点小孩子过家家的意味。于是只把原来四叔荒废的一块水田,还有一块正养着草鱼的水田,给四叔用来养殖小龙虾。
不过堂姐倒是很看好,还特意让堂姐夫去了桂林,南宁调查了一番,拿到了准确的调查结果。
于是,就由四叔带头,堂姐负责市场调查和以后的销售,四叔跟我爸负责具体的场地建设和管理,技术学习,小龙虾苗采购,实际饲养。堂姐、我爸、四叔、二堂哥、大堂哥、我六个人出资,当然四叔出大头,他最有钱。
跟村长询问了怎么办理水产养殖证、营业执照,以及一些合规的手续,这些都是首先要办理的,在村长的见证下,我们一大家子人签署了具体的合伙养殖协议,这都是必须的,虽然都是亲戚,但亲兄弟明算账,避免以后闹不愉快。
请了一名专业的水产品养殖技术人员,指导了水田的改建和周围水质的检测,一切仿佛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然而,小龙虾远没有那么容易养殖。
一个半月后,在技术员的建议下,新买的第一批小龙虾种苗300公斤(大约20000尾),投进了两块共四亩左右的水田。一般情况下每亩放苗量可在2万尾左右。由于是刚改建的水田,出于慎重考虑,就没有按标准的亩投放量投放。
四叔跟我爸就像照顾宝贝儿子一样天天围着水田转,加上专心地学习,就这样勤勤恳恳地伺候着。
2018年3月份,小龙虾进入繁殖期,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连续的十几天降水,田埂的围网被上游的水给冲倒了一段,当天夜里就有大批的小龙虾跑走了,具体的损失,根本没法计算,总之,那一夜跑了很多,四叔发动一家人,在下游捞了一些回来,但是不知道多少跑进了小沟渠里,再也捞不回来了。
到了5月份,四叔开始选择性地捕捞一些,但总感觉少了很多,每次都不敢捕捞太多,收益也不怎么好,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一次大范围捕捞大个的也不是太多,预期收益远没有达到,人还累得要死,还憔悴了不少。
2019年,算是收获了一些,但是产量依旧跟不上,市场上的小龙虾价格也在波动,上市的时间节点没把握住,赚的钱不多。
经过计算两年来,虽然赚了一些钱,但是,比他搞装修还不如,而且还不稳定,他想放弃,觉得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确实这个养殖小龙虾养殖太看天吃饭了。
最后经过大家一致同意,就拿出一块水田养着玩,自己吃吃,有时也卖些,至于要发财,要扩大规模,早就没那个心了。
或许二伯早就看出来,四叔只是一时的热情,坚持不下去,这小龙虾也跟养猪养鸡是一个道理,虽然各有各的风险,各有各的难处,但是没有长久不懈的坚持,一样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