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农人阿滔】,关注我带你看更多的农村趣事和相关的“三农”知识。
近几年,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炒热了。原因在于,目前农村老人养老原有的“养儿防老”“靠地养老”的现实基础已接近崩溃,而产生的社会效应。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建议,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发放养老金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的老年人在自身还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就依靠“土地养老”;在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就完全依靠“养儿防老”。然而,近十多年来,农民种地的成本不断上升,粮食价格却持续下跌,种地的成本支出和收入完全不平衡,“土地养老”的土壤已不复存在;种地已经没有利润,所以很多60多岁、70多岁的农村老人为了养活自己,还不得不到城市打工,尽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同时,农村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子女都进城务工,目前农村已经基本处于“空心村”状态,“留守老人”成为农村的主要常住人口,他们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子女留在乡下老家,给老人养老,土地产量不能维持生活,没有经济收入,全家生活陷入困境。
所以说,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所以很多人都很关心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这不是一个多举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尽管,各方面口口声声说,我们为发展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如果没有农民耕田种地,生产粮食,就会引来很大隐患。毕竟,人们在吃饭。不保障食品安全,什么才能稳定?
但是,农民劳作劳作一辈子,老了还不能依靠,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基本原因是农民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就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虽然一生都在为生产粮食做出贡献,但这些贡献并没有和他们的养老同步,让人难以理解。
尽管现在年老的农民到了60岁还能拿100多块钱的退休金,但这仍然很难。可以面对农村社会飞涨的物价,一月份的米钱不够100元,或者生活费用不够,那就别提生病住院了。因此一提到农民的养老问题,许多城里人感觉农民交不起社保,还要白领养老金。
但是,他们看不见现在60多岁、70多岁、80多岁的农村老人,以前家家户户每年都要缴纳公粮、筑堤等义务劳力,这些真正的无私奉献,怎么解释呢?请问,城镇职工哪一个曾经是无私奉献的?
乡村社会的发展,乡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很重要,传统的养老制度已按近“崩溃”,尽快建立更符合当前乡村老人特点的养老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总是赞美农民的奉献,而对他们的养老视而不见啊!
对此各位看官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评论哦~更多三农资讯,请关注【农人阿滔】!
本文由百家作者【农人阿滔】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