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娜娜 通讯员 刘金鑫
文汇街道井下南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5月,共有工作人员19人,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社区下辖锦霞南区和锦霞家园两个居民小区、楼宇122栋,共有2770户居民,5200余人,其中退休人口约2300人、退休党员达500余人。辖区内有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胜利油田鲁胜油公司、东营胜利肛肠医院、滨海公安局胜苑派出所等20余家油地单位。井下南社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以“一核引领·四网协同”社区工作法打造井下南社区“油地一家亲·美丽井下南”党建品牌。
一核引领:以党建为统领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社区在党建品牌打造进程中,突出“油地一家亲 美丽井下南”这一党建品牌,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通过开展“两个走进”、“两个遍访”主题实践活动,突出区域协同联动,建立“1+2+N”党建工作格局。其中,“1”是指在社居层面设立1个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作为议事、决策机构;“2”是指结对党组织、驻地单位党组织,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统筹社区资源、推动工作落实;“N”是指立足于居民区党组织,推行兼职委员制度,推动区域党建工作向居民区党组织延伸,提高居民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资源、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同时,制订整合各方资源的“党建资源清单”,奏响基层党建“大合唱”。对社区的党建资源进行全面入户走访摸排、汇总和梳理,注重需求对接,使优势资源得到互补、服务资源得到共享,激发党建活力,凝聚自治共治合力。
党建统领全局,协商才能凝聚合力。社居党委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建立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会、网格联席会三级议事机制,发挥老党员工作室、矛调中心、井下南百姓议事厅、网格调解日等议事协商平台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社居自治,共同解决小区环境卫生、文明行为、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民生问题。由社居党委、各网格支部、驻区单位党支部成立的党建联席会,对社区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议事,指导社区各协商议事组织开展工作;由社区网格党员、网格成员、物业公司人员组成的网格联席会,对网格内信息进行掌握登记,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先行协调介入;由社居委、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物业负责人、片警、城管等组成的居民协商议事会,对网格联席会上报的事项及收集的群众反映较多的意见和需求进行协商议事,对协商议事结果进行分工落实。在此基础上, 每月20日,“井下南百姓议事厅”定期开放,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和议事会代表们进行沟通,畅通协商议事渠道,使协商议事更加透明、公开、有效。对所形成的决议具有约束力,强化意识协商成果的运行机制,由社区党委明确落实责任,监督推进决议的执行,确保居民议事有结果,议事结果有落实。
四网协同:把社区打造成居民的“贴心服务站”
社区通过编织党员联户先锋网、红色物业服务网、养老济困互助网、油地文化融合网“四张网”,逐步增强对居民群众的带入感和融入感,让“贴心服务”成为为民新时尚。
(一)编织党员联户先锋网,构建“红色朋友圈”
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推行社区“大党委”建制,设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4级社区党组织体系,实现网格有支部,楼宇有小组,单元有中心户,实现党员带头联系服务群众,不定期开展民事调解、文明督导、政策宣传员、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强化服务争先锋。开展社区党员“亮身份、比服务、树形象”活动,按照区域划分党员责任服务区,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不断强化社区党员的服务意识。推行社区民情微信、民情热线、民情连心卡、民情联络员、民情信息服务站“五项民情服务”,搭建起覆盖辖区、民情直达的服务网络。
二是志愿服务焕生机。构建由社区党委牵头、辖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党员主动参与、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引导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服务活动,多层次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政策法规等服务,及时跟踪掌握服务情况,并纳入党员民主评议,确保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共驻共建搭平台。推行社区在职党员“1+1”双岗责任制管理,开展走访一次群众,带头宣传党的政策;提出一条建议,带头参与社区管理;认领一个岗位,带头服务居民群众;联系一户居民,带头帮扶特殊群体;实现一个心愿,带头传递爱心;做好一个表率,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六个一、六带头”活动,引导社区党员认领政策宣传、扶贫帮困等服务岗位,并对服务事项、完成时限等作出承诺。将优势特长相同、职业经历相似的在职党员编为一组,分工协作,建立在职党员履职服务定期通报制度,切实提升服务实效。
(二)编织红色物业服务网,为居民打造“暖心之家”
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和环境监督委员会,完善物业服务质量日常监管机制,建立红色物业网格评分制度及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由红色物业党支部在职成员包靠社区居民网格,形成红色物业服务网。
一是由物业公司在职党员和物业中层领导对社区8个网格片区包靠,进入社区网格群内。同时网格党支部党员也进入各社区网格群内。针对居民提出的属于物业范畴的问题,由物业包靠党员解决。由各网格员建立每月居民需求服务清单,物业公司包靠党员对网格群内居民提出的需求服务清单进行销号。每月20日由各网格党支部组织对每个网格该月内的物业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议。真正做到网格群内居民提出的问题有人答、有人管、有人帮、有人解。
二是强化过程有效管理。推行“日联、周会、月商、季研、年总”五步工作法,通过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四会”议事形式,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过程管理的热情和广度,有序、高效解决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改善等重大事项。
三是完善量化考核制度。社区联合街道党工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区党群议事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管。特别是对物业公司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制度,将服务居民、管理小区、居民满意度等情况作为年终行业评先评优重要内容。建立行业管理倒逼机制,促使物业公司推行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运营管理模式。
(三)编织养老济困互助网,用“爱”温暖特殊群体
井下南社区50岁以上人群约2000余人,约占总数的40%,其中独居老人200余户。鉴于小区老龄化情况严重,社区引进专业康养机构,在一楼服务大厅建设打造文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精准的居家养老、助老服务。发动老党员、老同志成立“银铃互助小组”,开展长者互助计划,实现社区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互相帮助,达到油地融合、情融邻里的目标。
一是党建引领资源打包聚焦养老。社区建立“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即以社区“油地一家亲 美丽井下南”党建品牌为统领、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人才为支撑、社区党员志愿者为补充,促进社区养老与基层党建同步,实践“党建+养老”新模式。
二是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和结对帮扶,让老人“舒心”。与辖区相关单位成立“夕阳红”联合关爱服务队,采取上门服务、日间照料、结对帮扶形式定期对老人进行走访慰问,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子女外出工作情况等,及时了解和解决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需求。
三是完善救助应急体系,让老人“安心”。社区整合各种帮扶资源,为生活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助,努力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并将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建立健全定期巡防独居、空巢、留守老人工作机制,强化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的宣传,积极防范和及时发现意外风险,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
(四)编织油地文化融合网,营造社区良好文化氛围
为进一步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党委为文艺爱好者打造了两处活动场所,成立了区文化馆、图书馆井下南分馆,依托文化馆“新六艺”课堂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并整合辖区居民自组织为主的多支文艺团体成立“井下南艺术团”,开展特色展演、红色诵读、抗疫书画展等各类红色传承文体活动,重塑油田文化记忆,增强了油田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是强化“服务文化”。社区成立文体活动中心,设立棋牌室、书法绘画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组织党员居民开展玩牌下棋、书法绘画、图书阅读等文化娱乐活动,增强社区党支部的活力。
二是注重“油田文化”。组建由居民组成的社团组织,不定期开展富有油田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小区公共场所打造“油田印象”宣传长廊,让“油田精神”能够得以传承。
三是弘扬“传统文化”。组织社区党员居民、青少年开展经典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活动,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宣讲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中秋茶话会、春节联谊会、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等传统文化活动,密切党群关系,彰显党在社区的影响力、凝聚力。
四是抓实“廉政文化”。在小区设置廉政漫画文化长廊、门楼悬挂廉政警言警句、宣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和谐家庭”、“ 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楼道” 评选活动,在辖区营造了“以廉为美、以廉为荣”的党风廉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