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假孝顺式养老“横行”,子女争先模仿,父母只能偷偷抹泪
2021-07-04 17:53  浏览:44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孝道的最明显的体现。可是,人们经常会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生很多孝子都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并不是真的孝顺。


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面对这种情况,很多老人为了维护子女和自己的面子并不会揭露出来。在外获得了孝顺的好名声,在内占了父母的“大便宜”的儿女们更是沾沾自喜。


殊不知,最受伤的其实还是父母。




假孝顺式养老“横行”,子女争先模仿,父母只能偷偷抹眼泪


在很多人眼中,子女把父母带在身边让父母过得体面就是一种孝顺,可事实上,生活中还是有两类“假孝顺”其实是打着孝顺的名号,实际上做着让父母心寒的事情。


这两位老人的真实经历,或许能为父母“提一个醒”。


● “表面上我是享福,其实我是家里的免费佣人”


小区的宋阿姨前段时间被女儿送回了老家,邻里邻居的都很好奇,为啥不跟着女儿在大城市享福,偏偏回到这县城里受罪。


可宋阿姨却说,回家是她自己要求的,这样做其实是“有苦难言”。


“自从去了大城市,自己就成了家里的‘老妈子’。照顾了小的不说还要照顾大的。没去之前两个人还偶尔做做饭,收拾收拾家,可自从自己去了之后,女儿女婿就像是完全甩掉了包袱,家里的里里外外都交给自己。”


看着是孝顺我享福,其实就是活受罪。




● “退休不等于退休,每天都是干不完的活”


如果说宋阿姨是因为受不了女儿女婿的态度,那张阿姨可以说是在儿子儿媳家真的做了没完没了的活。


自从儿子生了外孙之后,儿子儿媳催了无数遍,就是想让奶奶去带两天孩子。说是带两天,这一带就是两年。


“看着是退休了,实际上压根就没退休。”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给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人做饭,做完饭就是挨个叫着起床,从大的到小的,哪个起床的时候不说两句戳心窝子的话?忙活完这一大堆事,还得给小孙子喂奶喂辅食。


然后就是午饭、带孩子遛弯、晚饭、哄孩子睡觉……




一天到头,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这也难怪张阿姨在小孙子两岁后,不管儿子儿媳怎么挽留,还是坚持回到了家。


假孝顺为何流行成风 ,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原因一】:巨大的生活压力催生老人带娃


如果条件允许,我相信子女也不愿意让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辛辛苦苦带小孩,而出现退休老人帮子女带娃的现象正是由于巨大的生活压力。


现在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日益上涨的物价都像一把无形的鞭子一样催促着年轻人去挣钱,所以年轻夫妻大部分都是双职工,自然夫妻两人在白天的工作时间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带小孩。


再加上工薪阶层请一个保姆的经济负担又太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把老家的父母请过来带孩子,就成为了一种无奈之举。




【原因二】:不同的思想观念促使摩擦加大


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就导致年轻一代与老人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老人与年轻人同住的时候被放大,同时也导致了很多家庭矛盾的产生。


老人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育儿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差异,一旦双方中的一方不想妥协,那么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因为老人在于自己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完全全感受到孝顺当中的“顺”,所以很多时候“假孝顺”也是人们思想观念不同带来的一个结果。




要想儿孙的“假孝顺”变成真孝顺?子女不妨这样做


孝顺二字,不光有“孝”,还有“顺”。


因此子女想要孝顺老人,不仅要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听听老人的心声,尊重老人的意愿 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孝顺”。


当子女确实需要老人的帮助时,千万不要打着“为父母好”的旗号强行改变老人的生活环境,而要和父母好好沟通 尊重老人的真实想法。




每个人都不是圣人 对父母的孝顺也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做到最完美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孝顺老人的时候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孝顺”。


关于孝顺父母,你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哦!


PS: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人:77f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