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是根据《职业年金办法》的规定而实施的。按照《职业年金办法》的规定,退休后要享受职业年金待遇,必须是在职时缴纳职业年金的人才会享受。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精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所谓老人老办法,在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之前办理退休的人员,按照老办法办理退休,按照老办法退休的公务员,养老金是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工资总和,结合自己的工作工龄的比例计算的。
2014年10月1日公务员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以后,退休后的养老金就要按照新办法的规定进行计算,新办法的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等综合因素来计算。为了保障新老办法的有效过渡和衔接,对于那些处于新老两种办法过渡期的公务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退休中人。当时很多人担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使自己的养老金待遇降低,为了保障改革以后,按照新制度办理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不会低于按照老制度办理退休的人员,所以在养老金计算时,按照新老两种办法进行对比计算的方式。
如果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计算的,按照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计发,这就是保低原则,如果按照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计算的,按照新办法计发,但是高出的部分要按照10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到2024年9月30日全部计发到位。从这些政策举措来看,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公务员的养老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通过改革确保公务员退休后的待遇不会降低,而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提高。
除了在养老金的计算中采取保低限高的原则以外,还要按照《职业年金办法》的规定,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是作为保障公务员退休后的生活待遇不会受到影响而建立补充养老金制度,采取单位和个人缴费的方式,总的缴费比例为12%,单位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费比例为4%,采用个人账户的方式进行管理。公务员退休后除了享受基养老金待遇以外,还要享受职业年金待遇。基本养老金加上职业年金,按照新办法办理退休的公务员退休中人,或是今后办理退休的新人,养老金待遇明显比退休老人还要高。
已经退休的公务员老人,看到了退休中人有了职业年金,于是心里产生不平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改革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改革之前害怕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会导致自己的待遇受到影响,很多人争抢退休的末班车,想尽各种办法提前办理退休。但是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养老金不但没有降低,而且还大幅度地增加,特别是职业年金制度的推出,退休老人和中人相比,养老金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但退休老人在职时,是没有实行的职业年金制度的,没有缴纳的职业年金的人,要享受职业年金待遇,无论从法的角度还是从情的角度都是不合适的,也是无法办到的。
综上所述,退休公务的“老人”之所以不能享受职业年金,是因为退休老人在办理退休时,还没有职业年金制度,也没有缴纳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养老保险一样,都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等来计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退休的公务员“老人”不享受职业年金这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