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日,2021年养老金的上涨幅度终于确定了,上调4.5%,迎来17连涨,虽然比去年少了0.5%,但能上涨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2020年经济增长下滑了。养老金连续17年上涨,对于已经退休的人员来说,无疑是最开心的。这次上调惠及1.2亿人左右,针对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群不在这个调整范围。
有人可能会说怎么才1.2亿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不是已经有2.5亿了吗?按男性60岁,女性55岁和50岁退休年龄来算,已经退休的人员远远超过这个数。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我国社保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建立,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更是到了2014年才算真正建立。所以,此前已经到了年龄的,有不少是没有参加的,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如今,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越来越多,达到了9.9亿。但在实际情况中,仍然有不少人没有缴纳,或者缴纳时间不足,导致无法领取养老金。按照《社保法》的规定,只有累计达到了最低15年的缴纳年限,才能在退休后,领取到养老金。
那如果缴纳不足15年的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处理?实际上还是有的。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人留言,自己中间断交了几年,是否有影响?15年是累计年限,只要达到这个年数,中间断了几年不受影响。还有人问45岁了,50岁了,交养老保险还来得及吗?答案是有的。
第一种是一次性补缴。过去各地是允许一次性补缴的,但如今基本都取消了。主要是因为一次性补缴对于按年补缴的人来说不公平,同时还会造成养老金不均衡的问题。养老保险是用这一代缴纳的钱来养上一代,所以才会要求交满15年。
不过,仍然有3种特殊的情况可以一次性补缴。一个是2011年《社保法》实施前退休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员工,如果他们没交满15年,可以一次性补缴,而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不可以了。
另一个是在1961年至1982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些人从城市下到农村,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但却没有缴纳社保,他们也是可以一次性补缴了。
还有一个是部分退役军人。军人保家卫国,做出了不少牺牲,国家在政策上对他们也有所倾斜,也是允许一次性补缴的。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其实还有一次性补缴的机会,主要是针对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的人群。
第二种就是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你缴纳的年限不多,比如只交了5年,还差10年,又想一次性补缴,那就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然后一次性补缴。这样的结果就是养老金会变少很多,很不划算。
第三种是延迟退休,逐年补缴。这种只适合还差5年以内的人群,比如你是一位男性,到了60岁退休,交了12年,还差3年,那就可以延迟到63岁退休,然后开始领取养老金。
为什么不可以设置长一点呢?因为太长了就不划算了。比如你60岁了,还差10年才能交满,如果以这种方式处理,那你要延迟到70岁才能退休,这样就没几年可以领养老金了。
第四种是退出社保体系。如果觉得以上几种补缴的方式都不划算,那就可以选择退出社保体系,将钱取出来,以后就得靠自己来养老了。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取出的只有个人缴纳的那部分,公司和国家缴纳的是不能取出的。
其实,缴纳15年的时间并不长,我们每个人都要工作30年左右,所以还是尽量的多缴纳。如今,出生率不断下降,很多人选择不婚不育,那未来没有了子女的依靠,就只能靠自己。提前缴纳社保,给自己老年生活买一份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现在延迟退休要来了,那对于没有交满15年的人来说,似乎还是好事,因为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