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从现实角度聊聊“十四五”逐步推行延迟退休的必然性
2021-04-03 09:48  浏览:50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期,逐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很多人都对此表示了担忧和疑惑,真的必须推行这项政策吗?今天我们就从现实的角度来聊一聊。




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剧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人口一直在缩减,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加剧。据测算,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已从2012年的9.2亿人,缩减至2019年的7.7亿人。而我国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却将由2019年末的2.54亿人,上升到2050年的4.83亿人。


中国社科院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就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




目前,科技进步的速度,还不足以赶上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也不足以弥补人口红利下降造成的缺口。


因此,劳动力的减少,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来弥补,仅这一点就使得延迟退休无法避免。


养老金谁来买单


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年均增长1000万人左右,远高于“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700万人。到“十四五”期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将达到3亿,2035年将超过4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提升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我国的人均寿命也会不断增加,2016年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6.4岁,而预计到“十四五”期末,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有望提高到78岁左右。


以上的两项数据意味着,我国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领取年限也在不断延长。那么如果不推行延迟退休计划,政府将消耗越来越多的财政资金来填补不断增加的养老金支出缺口,这将是一笔巨额的负担,而目前已经有省份出现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


现在,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有上天入地探海、修桥打洞铺路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同时还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真是处处都等着用钱。


所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大家也只能自己多克服困难,多工作几年、多交和晚领几年养老金了。




资金使用的性价比


财政的支出需求是无限的,而财政的收入是有限的。同样是花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是这些财政资金直接发放成养老金的话,真是泥牛入海听不到一点响声,但要是这笔钱用作修建大项目、投入基础研究的话,不知道能够换来多少可以带来长远效益的重点工程。


所以,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把钱花到项目上回报率更高。


大龄劳动力的不可替代性


不论是高技术含量工作、还是低技术含量的许多工作,大龄劳动者都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高技术含量工作方面,有很多老专家老教授知识储备扎实、实践经验丰富,退休后往往也会被用人单位返聘,即使不再从事一线工作,也可以指导年轻人更快的成长。而低技术含量工作方面,有很多工作只是简单重复的劳动,没有技能的成长可言,脏活累活还比较多,比如保洁员工作,年轻人往往不愿意干,你会发现目前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基本都是大龄劳动者。


因此,社会离不开大龄劳动者,而且很多大龄劳动者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也有强烈的继续工作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非常适合大龄劳动者发挥余热的岗位。那就是由我国南京地区发起,养老行业正在试点的“时间银行”养老互助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年纪较轻的老人照顾年长的半失能老人。所付出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然后等到年轻老人年龄更大的时候得到其他人的照顾。


以上就是必然推行延迟退休的一些现实原因,在这些原因的作用下,看来不管大家愿不愿意,延迟退休恐怕都不得不推行下去。那么既然延迟退休无法避免,那就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尽早的为将要到来的延迟退休做好准备吧。


发布人:507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