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100多万积蓄,16万养老钱!84岁父亲耗尽家底替儿还债:太混账了
2020-11-06 17:08  浏览:54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何老伯今年已经84岁了,他有一个儿子也快50了,多年前,何老伯跟儿子断绝了联系。

因为儿子嗜赌,而老人家已经替他还了近百万的赌债,差不多是全部家底了。

3年前,何老伯因为这个混账儿子再度背上了16.4万元的债务,这一回他从一审再审,一路走到检察院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相当于把一个民事纠纷的所有救济途径都走完了,终于保住了自己16万余元的养老钱。

最后扳回全局的核心是借条签名经鉴定是假的。


16.4万元养老钱要被强制执行

2017年8月,何老伯莫名其妙成了被告,列为共同被告的还有多年未联系的儿子。

原告是一个叫吴丽(花名)的女人,以借贷纠纷为由到法院告了何老伯和儿子何涛(化名)。

主要证据是两张借条,落款时间分别为2016年8月12日和9月28日。

前一张是何涛向吴丽借了10万元,后一张是何老伯签名出具的,不仅再向吴丽借了5万,还自愿承担之前何涛所借10万元的还款责任。

借款理由据说是何涛购房急需资金周转。

因为借条上所留的何老伯的联系方式都是错误的,一审开庭老何、何涛均未到庭参加诉讼,法院判决吴丽胜诉。

判决生效后,2018年7月,老何账户内的16.4万元被强制执行。

老人无奈向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

等到要被强制时,何老伯才知道事情。他申请了再审,提出借条上的名字不是他本人签署,借条上的地址和电话也不是其本人的。但是法院作出驳回再审裁定。

何老伯伤心不已。

要知道,过去的几十年,他为给儿子何涛还赌债,已耗尽100多万积蓄。这次,16万多的养老钱又从账户内被划走。老人到处奔波,儿子终未露面。

去年1月,何老伯走进上城区人民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

承办检察官接手案件后,经过细致审查发现疑点。

法院再审笔录显示,吴丽承认过2017年9月那张借条上“因儿子何涛购房需急用每月最低还伍仟元整,加前期10万元,从2017年1月开始还,直到还完为止”这句话是何涛写的,但又坚持称当时何老伯也在场,认可并签了名。

承办检察官就纳闷了,如果当时何老伯在场,他为什么不自行书写?

而吴丽跟何涛关系不一般,何涛确实向吴丽借过钱,而且曾经到处借钱还赌债。检察官找来吴丽询问。

结果,吴丽一会说老何在场,一会说何老伯没来现场,后来又说是何老伯委托的律师到场签字,回答反反复复、疑云重重。

笔迹鉴定成了扳回全局的关键

9月的那张借条签名是否为何老伯本人笔迹,成了查明全案真相的关键。

承办检察官收集何的签字样本,并提交检验鉴定。

上城区检察院技术部门先对借条原件作了高清拍摄取样,收集了何老伯提供的包括《公有住房买卖协议书》、《指定交易协议书》、《监督支付协议书》等近20件含有签名并盖有公章的样本,提供给杭州市检察院技术部门,由2名具有资质的鉴定人从书写风格、运笔特征等方面,对样本进行对比鉴定。

最终,杭州市检察院出具鉴定意见,证明借条签名与何老伯提供样本的字迹不是同一人所写。

鉴定人说,个人书写的方式和肌肉记忆等都是固定的,哪怕故意变换写法,在字迹对比时,也能发现相似点,因此也不存在何老伯为了逃避日后还款而故意改变写法的可能性。

鉴于笔迹鉴定已明确借条上的落款并非老何本人签名,足以证实老何与吴丽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2019年11月12日,上城区检察院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

日前,法院作出改判,驳回吴丽要求何老伯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诉讼请求。而由于何涛与吴丽之间确实存在借贷关系,对吴丽主张何涛归还欠款的诉请,法院正在再审中。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肖菁 通讯员 尚检


发布人:672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